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顾炎武(1613年-1682年)


顾炎武
明末初思想家、学者
顾炎武
顾炎武画像
兵部司务[1]
朝代明、清
姓名顾炎武
位阶从九品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
初名[1]
乳名藩汉[1]
别名继坤、圭年[1]
其他名号蒋山佣[1]
出生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1613年7月15日
逝世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九
1682年2月15日 (68岁)
山西曲沃
出身
  • 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生
经历
著作
  • 《日知录》
  • 《军制论》
  • 《形势论》
  • 《田功论》
  • 《钱法论》
  • 音学五书
  • 《金石文字记》
  • 《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原名忠清亡后,以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为人,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南直隶(清改江南省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苏州昆山)人,明末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知识渊博,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或“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生平[编辑]

顾炎武生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原为顾同应之子,曾祖顾章志,顾氏为江东世族徐干学徐秉义徐元文三人是顾炎武的外甥。顾炎武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是王逑之女,十六岁未婚守节,“昼则纺织,夜观书至二更乃息”,独力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十四岁取秀才,与归庄友好,即入复社,“砥行立节,落落不苟于世,人以为狂”[2],二人个性特立耿介,时人号为“归奇顾怪”[3],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4],屡试不中,“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5],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盛于咸阳之郊”[6],故退而读书,“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前辈文编说部,以至公移邸抄之类,有关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7]。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祖父顾绍芾病故。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监生
清兵入关后,顾炎武暂居语濂经,由昆山县令杨永言之荐,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撰有《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清军攻陷南京后,又转投王永祚义军,又与归庄联合吴志葵鲁之屿军队,欲解昆山之围,终至功败垂成。顾炎武生母何氏遭清军断去右臂,嗣母王氏绝食而亡,遗命顾炎武终身不得事清[8]
安葬王氏后,顾炎武弃家远游,曾受隆武帝封授官职,领导义军,屡经失败。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因“怨家欲陷之”,薙发变衣冠,更名为商人蒋山佣[9]。永历九年(淸顺治十二年、1655年)被恶仆陆恩诬陷,叶方恒将之系狱[10],因友人路泽博相救,以“杀有罪奴”的罪名结案。后北上考察山川形势,联结反清人士,遍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11],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至山海关,凭吊古战场,晚年,始定居陕西华阴。康熙七年(1668年),又因莱州黄培诗案入狱,得友人李因笃等营救出狱。康熙十年(1671年),游京师,住在外甥徐干学家中,熊赐履设宴款待炎武,邀修《明史》,炎武拒绝说:“果有此举,不为介之推逃,则为屈原之死矣!”[12]
昆山亭林公园顾炎武像
顾炎武后致力于学术研究,留心于经世致用之学,他“精力绝人,无他嗜好,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13]。对所传心性之学,深感不满,主张“著书不如抄书”。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认为“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14]。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
1678年康熙博学鸿儒科,招致明朝遗民,顾炎武三度致书叶方蔼,表示“耿耿此心,终始不变”,以死坚拒推荐,又说“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矣!”[15]1679年清廷开明史馆,顾炎武以“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回拒熊赐履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初四在山西曲沃韩姓友人家,上马时不慎失足,呕吐不止,初九丑刻卒,享年七十。

学术[编辑]

顾炎武他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和对器物的研究,强调“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非器则道无所寓”,因而提出以“实学”代替“理学”的主张。顾炎武反对心性之说,认为信奉程朱理学“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16]他提倡“多学而识”,“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其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顾炎武因此被认为是清代考据学的开山祖。清代中期许多学者以此发端,崇尚研究历史典籍,对中国历史从天文地理到金石铭文无一不反复考证,被称为“乾嘉学派”。顾炎武则由于其经史考证的严谨学风,被普遍认为是学派思想的主要奠基人。
顾炎武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17]梁启超引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8]

著作[编辑]

  • 《日知录》 三十二卷:
    • 一至七卷论经
    • 八至十二论政治
    • 十三卷论世界风气
    • 十三四卷论礼制
    • 十六十七卷论科举
    • 十八至二十一卷论艺术、文学
    • 二十二至二十四卷论名义
    • 二十五卷论古事真妄
    • 二十六卷论史法
    • 二十七卷论注书
    • 二十八卷论杂事
    • 二十九卷论兵事、外国
    • 三十卷论天象术数
    • 三十一卷论地理
    • 三十二卷论杂考
  • 《历代帝王宅京记》
  • 《圣安本纪》
  • 《左传杜解补正》
  • 《明季三朝野史》
  • 《南明野史》
  • 《官田始末考》
  • 《建康古今记》
  • 《山东考古录》
  • 《与施愚山书》
顾亭林自认《日知录》是生平得意之作:“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
  • 音韵学著作《音学五书》,三十八卷,前后三十年修改过五次:
    • 《古音表》三卷
    • 《易音》 三卷
    • 《诗本音》 十卷
    • 《唐韵正》二十卷
    • 《音论》 三卷
  • 《金石文字记》 六卷
  • 《天下郡国利病书》 一百卷
序曰:“历览二十一史,以及天下郡县志书,一代名公文集及章奏文册之类,有得即录,共成四十馀帙。”

故居[编辑]

顾炎武故居位于千灯古镇之千灯浦西,蒋泾南岸。故居为顾炎武祖父顾济创建,嘉靖年间为倭寇所毁,嘉靖帝于原地赐重建。顾炎武故居座西朝东,为五进大宅。正厅贻安堂为明代建筑,雕梁画栋。故居后园有顾亭林之墓和石马。

评价[编辑]

  • 梁启超:“论清学开山之祖,舍亭林没有第二日人”[19]“亭林学术之最大特色,在于反对内向的主观的学问,而提倡外向的客观的学问”[20]
  • 钱穆称其重实用而不尚空谈,“能于政事诸端切实发挥其利弊,可谓内圣外王体用兼备之学”[21]

注释[编辑]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1.13 1.14 1.15 1.16 1.17 顾炎武年谱
  2. ^ 《亭林余集·吴同初行状》
  3. ^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九:“与同邑归庄齐名。乡里有归奇顾怪之目。”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国初,昆山归处士庄,与亭林齐名,时有归奇顾怪之目。”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读书一目十行,性耿介,绝不与人交,独与晨庄归庄善,同游复社,相传有归奇顾怪之目。”
  4. ^ 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说:“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文集》三)
  5. ^ 《天下郡国利病书序》
  6. ^ 《日知录》16
  7. ^ 全祖望:《鲒囗亭集·亭林先生神道表》
  8. ^ 顾炎武,〈先妣王硕人行状〉:“七月乙卯,昆山陷,癸亥,常熟陷。吾母闻之,遂不食,绝粒者十有五日,至己卯晦而吾母卒。八月庚辰朔大敛,又明日而兵至矣。呜呼痛哉!遗言曰:‘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亭林余集》,收于《顾亭林诗文集》
  9. ^ 江藩,《汉学师承记》卷八,〈顾炎武〉条:“庚寅,有怨家欲陷之,伪作商贾,由嘉禾窜京口,遂之金陵,谒孝陵,变姓名为蒋山佣。”
  10. ^ 全祖望,《鲒埼亭集》,卷 12,〈亭林先生神道表〉,页 229:“顾氏有三世仆曰陆恩,见先生日出游,家中落,叛投里豪。丁酉,先生四谒孝陵归,持之急,乃欲告先生通海。先生亟往禽之,数其罪,湛之水。仆婿复投里豪,以千金贿太守,求杀先生,不系讼曹而系之奴之家,危甚。”
  11. ^ 《亭林佚文辑补·书杨彝万寿棋(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
  12. ^ 《蒋山佣残稿·记与孝感熊先生语》
  13. ^ 潘耒《日知录序》
  14. ^ 《文集》四,《答李子德书》
  15. ^ 《文集》三,《与叶庵书》
  16. ^ 顾炎武,明,《与友人论学书》
  17. ^ 顾炎武,明,《日知录》卷十三
  18. ^ 梁启超,民国,《梁启超文集》卷三十三痛定罪言:“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19. ^ 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第六章 《清代经学之建设》 《饮冰室合集 》第 10 卷 专集75 53页
  20. ^ 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第六章 《清代经学之建设》 《饮冰室合集》 第 10 卷 专集75 56页
  21. ^ 钱穆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顾亭林

参看[编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