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从99%是轻症无症状到医院重症很多是怎么回事?

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从99%是轻症无症状到医院重症很多是怎么回事?: 参考任何一个国家遇到奥密克戎时的情况,有哪个能说一帆风顺,毫无波折的?除了朝鲜大概是名义上最顺利的,大多数国家都是经历了不小的的考验。奥密克戎本身就够难对付了,只有对真实的数据做全面分析,以此来获得合理的决策,方能降低些难度。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毛泽东向斯大林学到了什么? ──中苏“文化革命”的比较及其启示

一、苏联的“文化革命”:“文化专制”加“文化进步”
二、中苏两国“文化革命”的异同
三、提升还是降低社会的文明程度:中苏两党文化特质的体现
【注释】
    在有关共产党国家政治演变的研究中,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一向被视为毛泽东独创的异想天开的政治试验。中国和西方的学者谈到“文革”这一概念或政治运动本身时,往往不约而同地把它与毛泽东时代的最后10年联系在一起。其实,“文化革命”并非毛泽东独创,而是他从苏联模仿来的政治舶来品;“文化革命”的始祖不是毛泽东,而是斯大林。 

    早在1928年到1931年,苏联就推行过“文化革命”运动。1949年中共建政以后,在其政策话语里,从苏联模仿来的“文化革命”一词曾频繁出现在重要的党政文件里。从1964年到1966年8月,中共在文化教育领域内采取的一系列政治行动也与苏联30多年前推行过的“文化革命”十分相似;但从1966年8月起,毛泽东将一场类似于苏联的“文化革命”转变成了“文化革命”加“政治大清洗”的“文化大革命”,由此产生了比苏联的“文化革命”更为恶劣、广泛、深刻的后果。 

    1978年,美国的苏联问题学者费茨派垂克(Sheila Fitzpatrick)编辑出版了一本《俄国的文化革命,1928-1931》[1],介绍苏联的“文化革命”。1985年,美国的中国问题学者派珀(Suzanne Pepper)在《中国季刊》上发表了一篇书评介绍此书。[2] 派珀在书评中提到,费茨派垂克关于苏联“文化革命”的书本来应该引起西方国家许多研究中国“文化大革命”之人士的兴趣,但令人惊讶的是,事实上这些人对此书知之甚少。[3] 

    派珀的书评发表至今已20余年。尽管中国的“文化革命”与苏联的“文化革命”从概念到方法有种种相似之处,但无论是研究中国政治的学者,还是苏联问题专家,通常都只观察分析单一国家的“文革”,很少有人将中苏两国的“文化革命”纳入比较研究的范畴,因而研究者和读者都没有机会通过“文化革命”的比较研究,发现单一国家“文革”研究不容易发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法夸(Rodrick MacFarquhar)关于中国“文化革命”的三卷本专著[4]探讨“文化革命”的起源时,把“文革”解释为“百花齐放”和“反右”的延伸,由此回溯到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对中国高层政治的影响。这一角度虽然将苏联因素引入了关于中国“文革”的研究,但麦克法夸并未把苏联的“文化革命”纳入分析,自然也无法从两个主要共产党国家“文化革命”的比较中得出任何结论。 

    本文试图通过中苏两国“文化革命”的比较研究,初步分析这两场“文化革命”的异同,从中提出一些供进一步讨论的话题。 

一、苏联的“文化革命”:“文化专制”加“文化进步” 
毛泽东向斯大林学到了什么?──中苏“文化革命”的比较及其启示程晓农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蘇曉康:重新詮釋「劣根性」(附: 「九如巷四才女」)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蘇曉康:重新詮釋「劣根性」(附: 「九如巷四才女」): 【按:前貼我提沈從文,僅為「九如巷四才女」,因為他是女婿之一,而不是為了引他否定民族劣根性的那句話,不料後者反而引來許多跟貼評議,可見「民族性」這個概念,是多麼深入人心,亦知五四激進思潮如魯迅者,至今駕馭著中國人。「劣根性」是一個太陳舊的概念,任何民族都有劣根性,那是文化、習俗的...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Net: 陶傑:在全球推行取消國歌國旗的運動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陶傑:在全球推行取消國歌國旗的運動: 11月13日,南韓仁川亞洲七人欖球系列賽第二站香港對南韓的決賽,主辦機構將「願榮光歸香港」當做中國國歌播放,效果超級搞笑,特區政府表示抗議和「強烈不滿」。 但唔播都播咗。尤其奏樂期間,香港隊員在場全部肅立,神情莊敬,安待奏畢全曲,無一人揮手示意中止,十分耐人尋味。此一嚴重侮辱,除...

罗莎·卢森堡:她的革命思想

今年1月15日是杰出的革命社会主义领袖罗莎·卢森堡遇害101周年纪念。本文由爱尔兰社会主义党(ISA爱尔兰支部)首次发表

Eleanor Crossey-Malone(ISA爱尔兰支部)

文中探讨了她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的捍卫,以及面对着当时日益机会主义和改革主义的的德国社民党领导层,她对于革命改变的必要性之坚持。

为祭奠罗莎·卢森堡的死亡,布尔什维克领导人莱昂·托洛茨基在德国的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讲里,提到了第一次看见她的情境:

“她登上了代表大会的讲台,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化身。以她的逻辑与讽刺作为武器,让她最公开的反对者都沉默了。”

——托洛茨基,《卡尔·李卜克内西与罗莎·卢森堡》,1919年

卢森堡以她对改良主义思想的挑战而闻名。她是一名坚持马克思主义和革命观的阶级战士,同时还是一位坚定地支持工人斗争的乐观主义者。即使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领导者们的历史性背叛,她仍对工人斗争与胜利抱有信心。

卢森堡于1871年出生于波兰,是一位犹太人后裔。从15岁起,她就活跃于社会主义政治中,协助组织罢工。她发表了一篇关于波兰工业发展的博士论文,是当时为数不多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之一。在德国期间,她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SPD)。德国社民党成立于1875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社会中拥有群众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之一。抵达柏林后,她成为一名记者,同时在党组织的培训中心里教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歧

在卢森堡的年代,欧洲许多社会主义运动都声称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有联系,其中包括第二国际党——当时被称为“社会民主”的一群由不同国家内的社会主义政党所组成的组织。即使是那些篡改了或完全放弃马克思主义分析的政党,也常常需要通过在口头上支持马克思主义,来使他们的思想合理化。但是,这些国内政党和国际组织实质上成为了有着明显不同的观点和方式的平台。这些分歧最终展现为国际组织内的两个不同阵营,特别是在俄罗斯和德国的政党中,这些分歧展现得最为显著。

革命社会主义者是这场争论的一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党。他们了解到最终必须资本主义系统割离,同时工人阶级必须从资本主义阶级中夺取经济和政治权力,他们以这个立场介入在工人和被压迫者的日常斗争中。资本主义本质就是一个危机不断的制度。它会一而再地为工人的新起义创造条件。然而列宁特别指出,为了确保他们的胜利,必须做好准备 ——通过在革命党内组织起来,同时保证党能成为工人的利益而开战独立战斗的工具。布尔什维克党人将工人革命视为一种活生生的发展,并力求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意识,以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变革的需要。

改良还是革命?

第二国际内部争端的另一派,是反革命观点的支援者。这种观点被总结为改革主义意识形态。另一名德国社民党的成员,爱德华·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成为第一个对这一倾向作出理论表达的人。在他的著作《进化社会主义》(1899年)中,他挑战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最深刻的观察。伯恩斯坦声称,资本主义不是本质上是一个容易触发危机的体系,反之,它有着维护自身稳定的能力 ——它的“适应机制”可以使之克服其自身的矛盾,从而去规避革命性和系统性变革的需要。他认为,工人阶级并不是社会主义变革的引擎,而应该是通过组织工会和争取改革的反式,帮助资本主义制度适应和避免危机。

伯恩斯坦认为,只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迎来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者对政治权力的追求不再是为达到目的的手段,也不再是刺激工人独立运动的平台,而是其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卢森堡并不反对资本主义内部的改革。她完全赞成工人阶级为改善他们的权利和条件而斗争。然而,她并不把这场斗争本身视为目的,并驳斥了资本主义这一体制是可以改革的观点。

卢森堡在伯恩斯坦的书中,看到了他与马克思主义的戏剧性决裂。这种分裂具有深远和危险的影响,甚至可能威胁到整个工人运动,并颠覆整个欧洲发生的剧变。她写了《改良还是革命》一书做为回应,在其中她解构了伯恩斯坦的论点,也披露了其弱点。她驳斥了关于信贷制度今后能避免陷入危机的错误观点。这一观点在未来,2007-2008年的经济崩盘,也就是所谓的“信贷紧缩”中得以证实。她提出所谓的信贷制度,实际上即是允许企业在崩溃前背负巨额债务,会让危机变得更加影响深远且更具破坏性。

伯恩斯坦在辩论中声称,无论每个群体设想什么道路,他们最终都将支持社会主义的目标。而卢森堡质疑到,如果工人的斗争导致改革,能在使工人富裕起来的同时加强资本主义制度控制,那么为什么社会主义会成为必然的呢?工人阶级及其组织又将如何立即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种子和支持资本主义的支柱?她恰当地提出的:

“…那些提出支持立法改革、反对征服政治权力和社会革命的人,并没有真正选择一条更安稳、更平静、更慢的道路,来以达到相同目标。相反,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目标。他们并非如他们表面所说的却选择建立一个新社会,而是主张对旧社会进行肤浅的改造。”

—— 《改良还是革命》,1900年

改良主义的根源

卢森堡指出,这些思想来自党内领导层的学术阶层,他们掌握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希望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斗争中最尖锐的武器——从党内广大工人的手中夺走。而这不仅仅是因为担心改革主义领导层会暴露得不够。伯恩斯坦的理论并不能反映工人阶级的观点,而是中产阶级思想对党的入侵。由于中产阶级位处在社会中的夹心位置,他们会分成一方支持资本主义,和另一方对大资产阶级怀有敌意。

伯恩斯坦的思想最终表现了中产阶级的一种不可能的期望,即资本主义的致命矛盾可以简单地自我调节,而无须经过精英阶层(拥有私有产业,从工人劳动中获取利润)与工人阶级(一方面出卖劳动制造巨大的财富,一方面却没有自己的生产手段)之间的冲突。这些想法也许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在社民党日益壮大并愈加官僚化的情况下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后来,卢森堡也曾与那些比表面上声称支持她在《改良还是革命》中政治立场的人发生冲突,其中最受人关注的一位,是社民党的主要理论家卡尔·考茨基,即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教皇”。在1910年,卢森堡写了一篇关于“群众性罢工”问题的文章,作为争取选举制度改革的手段,去反对德国那些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普鲁士的大地主(《下一步》1910年)。对卢森堡来说,这样的罢工运动是“我们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的部分表现”。

考茨基反对这一立场,这反映了保守派不愿去疏远日益官僚主义和改良主义工会领导人的想法。他挑战资本主义统治的策略是,让社民党在“消耗战”中逐步“积累力量”。然而归根结底,这反映了他自己对工人阶级的群众斗争缺乏信心,以及社民党的很大一部分人正在脱离反对资本主义的必要革命斗争。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有这些政治分歧都变得愈加明显。

资本主义与战争

马克思主义解释了资本主义系统本质上便会导致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其根源在于不同国家资本主义阶级之间的紧张关系。1914年,这种革命性的观点系统性地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根本上代表了竞争资本主义阶级的斗争,特别是德国、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都是为了通过征服和利用世界市场牟利。统治阶级愿意派遣数百万工人阶级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相互屠杀。然而如果劳工领袖支持战争,那就意味着工人组织服从于保卫国家资本主义阶级及其制度。卢森堡和布尔什维克一样,坚决反对战争,呼吁在国际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结束一切战争。

革命社会主义者和改良派之间发生了严重的思想冲突。所有在交战国内的民族主义宣传都在传播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战争是必需的,是为了保卫“祖国”内所有阶级人士的利益。所有左翼力量在这时都承受着巨大压力,要求他们屈服于这一想法。然而,虽然第二国际的成员党达成一致反对战争,实际上考茨基和社民党内的改良派认为,在战争结束之前,不能为社会主义而斗争,这实际上意味着他们并不反对战争。

卢森堡很清楚,放下阶级斗争,就等于放下唯一能够结束战争的工具,实际上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在1917年的10月革命里做到了——同时于之后的所有战争亦是如此。所以最终卢森堡和李克卜内西被迫退出社民党,成立了名为斯巴达克斯同盟的独立组织——以古罗马奴隶起义的著名首领斯巴达克斯的名字命名。

革命的建立

1917年,俄罗斯爆发了大规模罢工,推翻了沙皇独裁统治,并发展成推翻改良派临时政府的一场革命。在布尔什维克的政治领导下,俄罗斯革命取得了成功。与社民党不同,他们不是一个简单地声称坚持马克思主义,却在同时同时适应体制,并越来越接受改革思想和方法的政党。自成立以来,他们一直是一个为革命做准备的组织,并在工人阶级中建立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其领导和干部都是认识却经过考验的战士,在20世纪初,他们在俄罗斯与沙皇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共同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也许罗莎·卢森堡一生中最大的悲剧,就是她没有在德国或波兰(她在那里也很有政治影响力)建立这样的组织。毫无疑问,她是一位勇敢的战士,在战前时期打击堕落的社民党改良主义这方面,她的声音很明确。然而,她的思想并没能通过一个组织来表达出来,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倾向的形式,原本可以在德国工人阶级的先进阶层中建立一个重要基础。然而直到战争时期,以及1918年12月德国共产党(KPD)成立时,她才试图纠正这种情况。即使德国共产党仍吸引了不少杰出的革命阶级战士,但它缺乏经验,缺乏德国工人阶级的充分支援,无法发挥决定性的领导作用。

当然,对卢森堡的上述批评,需要考虑到其所身处的历史背景中。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一个独特的革命社会主义党在社会主义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才真正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在此之前,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德国社民党才是工人挑战资本主义的典范组织。

鉴古知今

今天,社会主义变革的急迫性与工人意识和组织水准低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2007-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全球资本主义陷入长期衰退,并标志着工人工资和工作条件受到新的冲击,但与此同时,它促使工人采取行动去捍卫自己的工作、工资和条件。工人和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寻求解决办法,并将眼前的问题联系起来,例如削减公共服务、住房不足、生活成本上升以及制度本身。这一波激进主义浪潮也在世界各地的新左派编队中找到了政治表达,并为英国的科尔宾(港:郝尔彬,台:柯宾)、美国的桑德斯、法国的梅朗雄(台:梅兰雄)提供了巨大的支援。经历过经济危机以来,人们开始思考工人党应该如何组织、如何为社会主义变革而奋斗等的问题。

然而,与紧缩政策和对工人的攻击齐头并进的,是削弱妇女、LGBTQ+人、移民和族裔群体权利的推动,像特朗普(台:川普)这样的人,错误地将生活水准和工资降低归咎于制度之外,并归咎于其他受压迫群体。今天,一个革命性社会主义政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作为阶级斗争的记忆体,把斗争重新集中到应有的目标上。革命社会主义者的做法是,把一切对工人的攻击和一切压迫的根源,追溯到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代表,从而建立团结统一运动,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变革。

我们可以从罗莎·卢森堡的思想,以及她的生死事件中吸取很多的教训。向保守和民族主义思想屈服、不加批判地采取两害取其轻的做法、或将我们的愿望局限于更仁慈的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者来说仍然非常现实的压力,特别是在一些新一代工人重新面对这些思想的时候。然而,这些忽视工人摆脱过去的束缚和领导的压力,特别是在新一代中,可能使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被完整地放弃。卢森堡之死和德国革命的失败,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果强大的革命领导层在整个工人阶级中扎根,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和强大的民主集中组织,历史将会如何发展?1918/19年的悲剧表明,这样的一个政党是绝对必要的。

罗莎·卢森堡在最后一篇文章中,她向统治阶级和与他们合作破坏工人阶级革命活动的劳工领袖发出警告。她不朽的话语将以新的力量重生:

“你这个愚蠢的走狗!你的’命令’不过建立在流沙之上。明天,革命将’再次崛起,并挥击它的武器’,而令你感到惊恐的是,它将用喇叭高声宣布:我是过去,我是现在,我是未来!”

—— 《秩序于柏林恢复》,1919年

2022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梁家河水浑又清

 

梁家小调 梁家河水浑又清, 我蒸包子送红军 红军进了延安城 一人一个女学生 军爱党来毛家兵 官兵才是一家亲 夺我土地害百姓 败我文化闹革命 梁家河水浊又清 我蒸包子送共军 军爱党来邓家帮 党军勾结杀学生 梁家河水何时清 我蒸包子等国军 军爱国来民爱军 军民团结打共軍 共匪一败天空蓝 梁家河水清又清

2022年11月9日 星期三

一个激进的想法如何将 Loblaws 变成一个超市帝国


1919 年,从杂货店货架上挑选自己的产品的概念非常流行。但一位名叫 Theodore Pringle Loblaw 的安大略男子从中看到了希望

由杰米布拉德本撰写

2019 年 1 月 16 日

分享

Loblaws 杂货店的档案照片

一张印有 Loblaw Groceterias 形象的明信片,于 1919 年 6 月在多伦多 Dundas Street West 2923 号开业。(Loblaw Groceterias Limited/wikipedia.org)


这就是 1919 年在安大略省买杂货的感觉:你会去一家小商店。你会选择你想要的产品——它们放在柜台后面或从散装桶中量出——然后店员会组装你的订单。但购物体验即将改变。

三年前,Piggly Wiggly 在田纳西州孟菲斯推出的自助服务是一个激进的想法,但多伦多杂货商Theodore Pringle (TP) Loblaw看到了它的前景。自 1890 年 18 岁来到这座城市以来,他一直从事该行业,并于 1910 年开设了他的第一家商店。那家商店发展成为一家传统的全方位服务杂货连锁店 Loblaw Stores,他一直经营到 1919 年初,当他退出企业为安大略联合农民工作(这些商店很快被出售并成为未来竞争对手 Dominion 的一些最早地点)。通过去美国旅行,他了解了这种新模式,该模式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和适合没有时间等待服务的购物者将节省的成本转嫁给客户。

1919 年 6 月,当 Loblaw Groceterias 在多伦多 Dundas Street West 2923 号开业时,顾客们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经商方式。通过旋转栅门进入后,他们拿起了一个篮子。“在前面,”加拿大杂货商在 1919 年 12 月报道,“货架上摆满了瓶装和罐头食品,它们的名字家喻户晓,都清楚地标有价格。再往前走,你会发现茶、咖啡、精美饼干和奶酪,都包装好准备带回家,每个包裹上都标有数量、每磅价格和毛额,因此无需咨询销售人员。” 在商店中间,购物者可以找到干果和冷藏商品;背面包含从面粉到肥皂的各种物品。在选择了自己的商品后,顾客会进行结账,购买的商品会被打包。

该公司在整个 1920 年代在安大略省扩张,并在布法罗和芝加哥开设了部门。一则宣传 Loblaw 于 1925 年 12 月 18 日在伦敦首次亮相的广告宣传了其自助服务理念的优势:“通过我们的自助、现金和自运系统进行大量谨慎和高效的购买和销售,减少了我们的间接费用,以最低限度,使我们能够以惊人的低价销售高档食品。您会对 Loblaw Groceteria 感到满意——它的清洁、整洁、便利将吸引您。选择商品会很容易;您可以花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没有人会催促购买——简而言之,购物将成为快乐的源泉。热衷于尽可能增加收入的热心买家,特别受邀参加我们的开幕式。来,环顾四周,检查货物;所有这些都清楚地标明了我们杂货店的低价。”

20 世纪初 Loblaws 杂货店的内部

开店第一天就有 6000 多名顾客通过了闸机。

1928 年 10 月,该公司在多伦多的巴瑟斯特街和舰队街开设了价值 150 万美元的装饰艺术总部大楼。该场地包括行政和仓库空间、面包店、食品包装设施、咖啡烘焙店、铁路侧线和员工娱乐设施(包括保龄球馆和表演厅)。向公众提供了旅游服务。

不过,TP Loblaw 未能参加开幕式:那个夏天,他在被从马上摔下来后,大腿骨折了。不久之后,Loblaw 几乎死于肺炎,他重新评估了他的财务状况。他决定出售他的部分股份,以确保公司能够生存下来并为美国业务筹集资金,从而为总部位于纽约的金融家美林、林奇和公司提供了一个选择权。1929 年秋天,他们达成了一项将 Loblaw Groceterias 与 Dominion 合并的协议:Dominion 总裁 William Pentland 将管理合并后的公司,而 Loblaw 将担任董事会主席。尽管 Dominion 的股东批准了它,但那年 10 月的股市崩盘,加上 Loblaw 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最终扼杀了这笔交易。

1932 年,该连锁店测试了一种名为“Meateteria”的新概念。在多伦多的六家商店,顾客可以从冰箱里购买用玻璃纸包裹的肉——无需在肉店柜台停留。次年,多伦多 Bloor 和 Brock 街的一家新店提供了机械喷水等功能,以保持农产品新鲜。

Loblaws 杂货店的档案广告

Loblaw 将他的财富投向了慈善事业。1926 年,他捐赠了 100,000 美元,在艾利斯顿建立了史蒂文森纪念医院,这是他在附近长大的社区,并在那里经营着一个农场。三年后,他和他的长期商业伙伴约翰·米尔顿·科克(John Milton Cork)捐赠了 100 万美元,为多伦多西部医院建造了一座新大楼。他曾在 Kiwanis Club 和 YMCA 的多伦多分会担任执行官,后来将他的钱用于为贫困的年轻人建立计划。

1933 年,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洛布劳在遇到了相信与基督教神有密切关系的牛津集团的哲学之后,经历了一次精神重生。他在许多教堂和慈善机构(例如救世军旅馆)发表演讲,以传播他觉醒的信息。在他于 4 月 2 日死于脑膜炎前几天写的最后一篇日记中,Loblaw 写道:“把你的生命完全献给上帝,意味着在商业上的诚实,在教会中的真诚,雇主之间的同情。和员工,在社会生活中的纯洁和正派,在政治上的理想主义和认真。”

在 Loblaw 去世时,该连锁店在安大略省拥有 107 家门店,在纽约州拥有 50 家门店(该公司一直活跃在美国,直到 1995 年出售其在新奥尔良和圣路易斯的全国门店)。科克担任总裁并经营公司直到 1947 年,当时他将大量股份出售给食品大亨 W. Garfield Weston,后者在科克于 1957 年去世时控制了 Loblaws。在第一家商店开业一个世纪后,Loblaw Companies在加拿大各地经营着超过 2,300 家企业和特许经营店。

资料来源:加拿大传记词典,第 XVI 卷 1931-1940 年1919 年 12 月 26 日和 1933 年 3 月 24 日的《加拿大杂货店》 ;1933 年 4 月 8 日的《金融邮报》1933 年 4 月 3 日的《环球报》1925 年 12 月 17 日和 1925 年 12 月 19 日的伦敦自由报刊以及 1929 年 11 月 13 日和 1932 年 4 月 4 日的《多伦多每日星报》

Jamie Bradburn 是多伦多的作家/研究员,专门研究历史和当代公民事务。

Loblaws 杂货店图像小部件的档案广告

杰米布拉德本

Jamie Bradburn 是多伦多的作家/研究员,专门研究历史和当代公民事务。 

@jbcurio _
TVO 新闻标准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傅国涌:金庸走了,以一人敌一国的江湖还在吗?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傅国涌:金庸走了,以一人敌一国的江湖还在吗?:   傅国涌   谷里云课堂   2022-11-07 16:00   Posted on  新疆 金庸走了,在阅尽沧桑之后,像秋叶般在香江凋零,自他在海宁袁花诞生以来,与他的家乡近在咫尺的盐官,海宁潮大涨已历九十六度,举世皆说他生于1924年,就连他本人也如此说,甚至袁花的查家族...

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解滨:习皇登基后五年十年的美好愿景之二

 4.经济方面,中国的经济,基本上是处在一个即将完蛋的节奏。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私营企业,在过去十年中已经基本上被习近平收拾的哀鸿遍野了。房地产已经走到了头,断供潮会愈演愈烈。而外贸就别提了。今年上海至洛杉矶、鹿特丹、热那亚的集装箱指数在断崖似的下跌,西方各国对中国已失去了贸易兴趣,目前依然在中国投资或做生意的外资会一一枯竭。大多数中国出口的大众商品几年后会被印度货、越南货取代。即使有少数中国货还会出口到海外,销路也堪忧。就连我这个华人吃货今后都不敢购买任何从中国进口的任何食品了。这也就是说,"外循环"基本停止,中国很快会回到文革时期全面"内循环"的经济模式,而且是计划经济下的内循环。由于"闭关锁国"已被平反昭雪,没有必要再提"对外开放"了,类似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那样的口号将被重新创造出来。

恢复计划经济的路途很宽广,例如供销社已经开始恢复,"统购统销"很快会水到渠成。"人民公社"死灰复燃也不是没有可能。所剩无几的私营企业将会被国家以"政府参股"、"公私合营"、"直接没收"等方式给干掉。但私人经济不会全部消失,小贩子走街串巷卖冰糖葫芦、磨剪子镪菜刀会延续,街头餐饮、村口小卖部、农民上街卖自家种的菜、手机贴膜、卖狗皮膏药大力丸等小打小闹会继续存在。地下卖淫会越来越普遍,会越来越"价廉物美"。那些高端会馆将被各级党委的组织部收编成为招待各级党政干部的招待所和交际处,为官员们提供各种免费服务包括全套色情服务。为解决每年一千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国有企业会大大加强但产能不会提高,而"上山下乡"会卷土重来。

中国的耕地逐年减少,粮食自给率现在连70%都不到。由于外贸的萎缩导致用于购买粮食的外汇越来越稀缺,粮食供应会开始紧张,基本必需品的供应会逐渐减少,各种票证会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里陆续回到老百姓的生活中。老人的退休金会逐年减少,但不会影响干部的退休金和离休金。街上的胖子会越来越少直至全部消失,最后全国只剩下一个习胖子。至于大萧条什么的,那就是奢侈了。那时候吃饭都成问题,谁会在乎萧条?老百姓饿肚子,对于党和国家来说是好事,那样一来老百姓会更加听话,更加感谢党的领导。你没看那些被封了几个月的小区一旦被解封时群众是多么感激党的好领导吗?

5.社会结构的转变:中国一直就是个官本位社会,但改革开放曾造就过一个官员队伍之外的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在今后的五年十年中这个非官方的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将会消失。往后中国的财富将全部集中在各级官员的手中,而中共的几百个红色家族会继续和今天这样拥有中国大部分的财富。往后当官从政将成为致富的唯一出路,但普通百姓当官从政的路全被堵死,因为所有的公务员位置都被官员及其家属包揽光了。这也就是说,从今往后官员的孩子永远是官,普通老百姓的孩子永远是普通老百姓。中国古代的时候穷人孩子尚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读书做官的机会来改变命运,如今啥都没有了。

往后穷人家里如果生了一个貌美如仙的女儿那倒是有点希望:给官员当情妇、小三,当得好就会得到一大笔赏金。至于男儿,今后百无一用的将是男儿:今后的男儿纵有司马南周小平那样的舔功也无济于事,因为皇帝已经登基,不再需要那些马屁精了,只需要自家的马仔。你不是红二代、官二代就甭想混进富家圈子了。穷人家的男孩子,唯一可能的出路就是上战场当炮灰。如果没有被美军的什么弹给炸死,落得个残废,那倒是不幸中的万幸,可以回来拿残废军人生活补贴了。总的说来,十年后中国社会将只剩下这两个阶层:富有的官员阶层和隐入尘烟的社会底层,中产阶级不复存在,就跟今日的朝鲜那样。

6.中国的对外关系:今后中国的对外的关系,不再会有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把中国绑在俄国的战车上,而俄国已经通过俄乌战争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纸老虎,一个假冒的大国。美国已经把其主要目标从俄国转移到中国,当俄国在战场上彻底溃败后,美国将集中全部火力让习近平明白谁是老大谁是王八蛋孙子。习近平用台海军演让日本重新武装起来,几年后日本将拥有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军事机器,那时日本将跟印度和澳大利亚会形成一个反华铁三角。

中国与周边国家陷入严重的对立不信任,而这种对将继续扩大,习近平无论撒多少钱都无济于事。中国不再有可以信任的朋友,连巴铁都会在适当的时候出卖中国。战狼外交导致的驻英国曼彻斯特领事打人事件已经让中共彻底臭大街。非洲已经成为中国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而且即便习近平把中国大学里所有的漂亮妹子都送给非洲兄弟玩,非洲还是有一天会背叛中国,这就是中国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撒给非洲的那一天。至于一带一路,早就烂尾了,钱都打水漂了。看看这一次祝贺习近平当选的都是些啥狗屁国家就知道中国的外交困境了。

7.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口号在文革后就没有在中国彻底消失过。中共几个月前就开始批"阶级斗争熄灭伦"了,这次二十大再一次强调了斗争。那么斗谁呢?这次胡锦涛被押送出会场的镜头已经很明显地告诉人们斗争很快会公开化。胡锦涛的2008奥运会画面,已经遭到删减处理,而肃清邓小平路线的流毒实际上早就开始了,只是不明说而已。

几个月后,官媒对《隐入尘烟》那一类文艺作品的批判会变得大张旗鼓,司马南批判莫言、攻击"联想"将会得到党中央的首肯,作家方方说不准已经被安排去哪个看守所了。很多一直受欢迎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会被下架。大批判、大清洗、大革命即将到来。各位还记得《芙蓉镇》片尾最后那一个情节吗?那颠颠疯疯的老支书敲着一片破锣,口中念念有词:运动了,运动了……。谁会想到四十年后真的又运动了!

不到半个世纪前,中国才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折腾、大残暴、大杀戮,那些惨不忍睹的场面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仍记忆犹新。文革结束后总算有了几年的拨乱反正,总算结束了阶级斗争,总算有了个名叫"邓小平"的老人建立了领导人任期制,,结束了终身制,总算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人民总算过了四十几年的好日子。但眼下在一个文革中的工农兵学员的领导下,中国又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折腾、大倒退了。

任期制被推翻,终身制被恢复,改革开放被刹车,文革死灰复燃,最高领导团队里一下子多了好几个工农兵学员。这阵势明摆着就是要变天,回到毛泽东那暗无天日年代。中国还要反反复复多少次、多少年才能够走上文明之路?没错,习近平是个皇帝,但我认为他充其量是个末代皇帝。尽管他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开国皇帝,但世界或许不会再给中国太多的瞎折腾到余地了。

今后习皇下的中国,就是一个大号的朝鲜。

谢谢阅读!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