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武漢會戰:中國傷亡25萬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中一場橫跨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等廣闊地域大規模戰役。


武漢會戰中中國守軍向日軍猛射
  武漢會戰
  1938年5月至10月,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大規模會戰,戰場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大小戰鬥數百次。
  參加武漢會戰的中國軍隊總計14個集團軍、47個軍,總兵力近100萬人。日軍直接參加武漢作戰的共9個師,約25萬余人。
  國民政府軍委會於10月24日下令放棄武漢。10月25日,日軍占領葛店。27日,日軍攻占武漢三鎮,武漢會戰宣告結束。
  武漢會戰是抗戰以來戰線最長、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大會戰,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打破了其速戰速決、迫使中國屈服的戰略企圖,是中國抗戰最重要的轉折點,抗日戰爭從防禦階段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軍旅作家徐力的章回體紀實文學《1938保衛大武漢》去年出版,全書共81回,160多萬字,耗時6年完成。該書以時間為縱線,以各戰場為橫線,將碎片史實串成完整故事,重塑武漢會戰中抗日將士群像。
  54歲的徐力以空軍上校軍銜轉業地方前,先後在蘭州軍區、廣州軍區空軍服役,其間在軍隊報刊頻發作品。
  保衛武漢北部門戶:1.3萬中國軍人死守7天7夜
  徐力說,武漢會戰是一個舉全國之力的戰役,深刻影響了中國抗日戰爭的進程。根據史料,整個武漢會戰,中國軍隊傷亡達25萬多人。他說,搜集史料的過程中,武漢會戰的故事令他震驚,堪稱「一寸山河一寸血」。
  如田家鎮戰役,關係到保衛武漢的江北東大門,日軍飛機輪番轟炸,地面部隊步步進逼,中國守軍傷亡慘重。海軍少將、守備司令梅一平接到突圍撤離命令後告訴官兵,陣地上還有大批武器彈藥,絕不能留給日軍。全體海軍官兵追隨梅一平死守,日軍飛機轟炸,陣地上的彈藥被引爆,梅一平及所屬官兵犧牲於火海。
  一次犧牲過萬人的戰役,在武漢會戰中也不鮮見。江北大別山麓的富金山戰役,為延遲日軍進攻信陽,掐斷平漢鐵路線、打開武漢北部門戶的圖謀,宋希濂的德式裝備整編71師1.3萬人,死守陣地7天7夜。日軍采用先飛機轟炸、後大炮猛轟、再步兵衝鋒的戰法,後面緊跟着的是面對面的肉搏戰。71師撤離富金山時僅剩800余人。日軍此役也傷亡慘重。
萬家嶺大捷:幾近殲滅日軍一個師團
  徐力說,武漢會戰中,中國軍人浴血奮戰,取得萬家嶺大捷,極大振奮了全國軍民的抗戰精神。
  日軍占領九江後,其106師團孤軍深入,中國軍隊第1兵團總司令薛嶽組織兵力包圍日106師團,雙方在萬家嶺一帶展開激戰,陣地幾度易手。第305團一支精幹部隊,從日軍疏於防範的後山絕壁上進攻,經過白刃格鬥,占領張古山主陣地。日軍拚力反撲,經五晝夜反複爭奪,日軍僅遺留在陣地上的屍體達4000多具,我305團牢牢紮住了日106師團逃脫的關口。
  日軍為了挽回106師團全軍覆沒的敗局,向萬家嶺地區空投了200多名軍官,希望能恢複一線作戰部隊的指揮,但是沒有一個軍官活着見到106師團就被消滅。隨後薛嶽組織全線攻擊,各部組成敢死隊,光着上身,衝入敵營,摸到穿着衣服的日軍就是一刀。這一夜斬敵3000多人。日軍師團長最後在二三百殘兵的保護下,狼狽脫逃。
  日軍106師團遭重創,消息傳出,震驚國際社會,全國賀電紛至遝來,舉國歡慶。
徐力:我為什麼要寫保衛大武漢
  「從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時的中央領導講話,到今年全國人大通過了抗戰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都提到了當時中國抗戰正面戰場會戰之一的武漢會戰。」徐力說,由於種種原因,這場極具轉折意義的戰役並不為普通百姓,特別是年青人所了解。
  寫一個抗日正面戰場的作品,要有駕馭這種作品的政治素質。徐力說,他確信民族利益高於一切,要為民族、為武漢這座城市留下一部應有的大曆史,這是他作為一個轉業落戶於武漢的軍人的責任。
  書中所用的資料,有國內近年來對武漢會戰研究的成果,也有國民黨將領的回憶錄,還有日軍的一些日記。徐力說,最大可能地還原那段曆史的真實,其中的場景和人物對話,是他翻閱大量史料和國民黨將領人物傳記,揣摩人物心理,創作而成;采用章回體,則是為了通俗化,貼近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心理。
  徐力提到,他想通過這本書,讓讀者對曆史和人物有相對完整的認識和了解,還原一種人物曆史的真實。
  他說,不少人對一些國民黨將領的認知,大都是來源於解放戰爭,這就形成了一個所謂「敗將」的印象,而對他們「北伐名將」、「抗日名將」的聲譽嗤之以鼻。比如西北軍的將領劉汝明,如果你到網上查一下,幾乎都說他是「逃跑將軍」,但從內容上看都是講他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而據所看過的史料,劉汝明在整個抗日戰爭過程,從未有過沒有完成作戰任務的事。
  寫武漢保衛戰讓徐力感觸很多,他說,我們這個民族在太平時代看起來,有些「小農」,有些隨遇而安,好像還有點「不思進取」。但當民族災難當頭之時,馬上就會凝聚為一種不可抗拒的強大力量,以及不甘屈服、不甘被人奴役的精神。
  徐力,生於1960年,祖籍浙江諸暨,1978年9月入伍。2004年5月轉業,先後任職於武漢市廣播電視局、江漢區廣電、礄口區廣電。撰有小說、劇本多種,專題片20多部。參與話劇《信仰》的創作,此劇榮獲「五個一工程」獎、話劇「金獅獎」。
武漢市民「獻金」抗戰
  1938年7月7日抗戰周年紀念日,由郭沫若任廳長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組織「獻金運動」,武漢市民素食禁屠,分別集會,全市主要街道設立6個獻金台。
  連續3天,獻金民眾絡繹不絕,直至深夜。600余名人力車工人在漢口水塔獻金台獻出了當天的全部收入;礄口一家工廠的女工,集體節食一餐,將飯菜錢捐獻。
  淪陷區跋涉來漢的受難同胞,變賣衣物,就連殘疾人也將艱難得來的一分一毛慷慨捐出。骨瘦如柴的逃難兒童,或組織「販報獻金救國隊」,或在獻金台旁幫人擦皮鞋,隨收錢隨捐獻。有老人將棺木變賣捐獻。
  原計劃3天的獻金活動,因群眾愛國熱情高漲延長了兩天。5天裏,武漢市民獻金,包括獻物折合,總計超過100萬元。
  沒有共產黨人,陣地難以守下來
  武漢保衛戰中,第70軍軍長李覺主動通過郭沫若請共產黨員到他的部隊做思想政治工作。在廬山一帶的金官橋戰役中,李覺部在炎熱天氣的高山密林中與日軍激戰並堅守了40多天,在共產黨員的宣傳工作下,部隊始終沒有潰散,陣地堅如磐石。日軍毫無人性地釋放了大量的毒氣,也沒能達到奪下金官橋陣地的目的。戰後,李覺說:如果沒有共產黨人有力的政治工作,這個陣地是難以守下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