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妇女保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妇女保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宋朝福利有多好(一)生育给补贴 教育免费

 

宋朝享受优越的福利制度的快乐儿童(图片:〔宋〕苏汉臣 《百子嬉春图 》 局部)

享受优越的制度的快乐儿童(图片:〔宋〕苏汉臣 《百子嬉春图 》 局部)

希望之声2021年1月3日】(作者:程书语)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现今中国,当平民百姓们被买房,子女,看病养老压得直不起腰的时候,你是否能够想象,800年前,宋朝的百姓们却是幸福地在“生老病死”的各个层面,享受着大宋政府提供的“从摇篮到坟墓”式的福利?

本系列带您走入800年前繁华温润的宋朝,让我们看看那时真正的生活样貌。认清历史,有助看清现实,拥有未来。

: 从娘胎里开始的福利

生命是一种财富,传统文化中对生命的珍视,在宋朝体现得非常充分。国家对新生儿的照顾,从娘胎里就实实在在的开始了。

宋朝百姓无论贫富,女性怀孕5个月的时候,需要向政府登记孩子的身份信息,国家则会派专人来照顾孕妇的起居,临盆时会有官派稳婆接生,并且所有的服务全都是免费的。

孩子出生后,丈夫还可以免除劳役一年,多花时间在家照顾妻子。

以上都是国家有关生育的法律——《胎养助产令》中的明文规定。该法令还规定:“禁贫民不举子,有不能育者,给钱养之。”就是说贫穷不能成为国民不生育的理由,没钱不要紧,国家给钱养孩子。

对贫困家庭,宋朝政府给每一名新生婴儿补助4贯钱,用于新生儿所需要的用度,这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000元人民币。为避免弃婴,国家规定孩子多的家庭,可免除各种赋税。

杀婴被宋朝人认为是天理不容的大罪。因各种原因遭到遗弃的婴儿,和流浪街头的儿童,国家全部收养起来,孩子们被送入附近的福利机构收养,当时叫“慈幼局”,政府出钱为婴儿雇用奶妈哺乳,提供住宿、衣物、食物,教育,抚养他们长大成人。

流浪街头的儿童,国家全部收养起来,被送入附近的福利机构收养(示意图片:〔宋〕苏汉臣 《长春百子图 》局部)
流浪街头的儿童,国家全部收养起来,被送入附近的福利机构收养(示意图片:〔宋〕苏汉臣 《长春百子图 》局部)

史料记载,最多的时候,仅一年各地衙门收养的弃婴、孤儿达两万多人。

不仅如此,皇帝每年还会亲自为这些无父无母的孩子主持大婚。真如慈父一般啊!

据史料所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全国人口约3250万,到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人口已经约1亿1275万。这种无微不至的生育制度,也有助于宋朝人口的增长。

教育:不仅免学费,还给零花钱

到了小孩该上学的年龄,家长们也不需要为孩子们的学费操心。宋朝政府对国民的教育十分重视,并舍得投入。宋朝时期的科举制度,打开平民入仕为官的管道,使大量过去贫寒的读书人一跃成为士大夫阶级。

宋朝的教育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学校按等级分为国子学丶太学丶州郡学和县学,覆盖面广,各地都有,开始每年收费2000文,后来改成了免费教育。

念到太学时(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每个学生每月还能领到1000文钱补助生活。寒门学子在校外没有住房的,国家提供住宿和伙食。

宋人受教育程度之高,史载“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文盲少之又少。

本文讲了宋朝的中,有关生育、教育的部分,接下来还会另文为您介绍关于养老、免费医疗,和廉价租房等更多方面的内容,希望您持续关注。

很多现代人以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应该比古代拥有更先进的一切,其实真的不一定。八仙中张果老倒骑驴,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他要倒着骑,因为他发现往前走就是往后退。

当你知道800年前,中国人就可以享受这么令人艳羡的福利制度,活得这么没有负担,现在中国人能听到却享受不到的德政,在那个时代却是如此实实在在,有没有想梦回宋朝的冲动呢?

2022年3月19日 星期六

六旬翁收留16歲精神殘障少女生仔是「溫情故事」? 網民:強姦犯

 


撰文:李納德
出版:更新:

拐賣問題近日再引起網民關注,微博有人重提2013年,湖南都市頻道節目《尋情記》的一則故事,談及當年1名16歲少女被六旬老翁收留當老婆,兩人還誕下一子,節目組將之包裝作「溫情故事」。事件最近再受關注,並引來熱議,許多人重新審視故事情節,質疑這明明是「強姦及非法拘禁婦女」。據節目內容,當時16歲的精神殘障少女楊小平流浪到小山村,被老翁黎亞勳收留,「自然」當她是老婆,兒子更透露媽媽在屋內多處寫着「想回家」。
內媒指報目播出後,楊的兄長承認他們當年無報警,事後想接走妹妹及其兒子不果。內地律師批評,楊沒有民事行為能力及性同意能力,講白了只能當是14歲以下幼女,讓她和黎生孩子已是個嚴重後果。

湖南都市頻道節目《尋情記》2013年一則關於老翁收留精神殘障少女的故事再引起話題,網民質疑這根本是強姦精神病人。(《尋情記》節目截圖)
湖南都市頻道節目《尋情記》2013年一則關於老翁收留精神殘障少女的故事再引起話題,網民質疑這根本是強姦精神病人。(《尋情記》節目截圖)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

2013年播出,名為《76歲老人和29歲妻子溫情相守》的電視節目,近日再引起微博網民關注。要注意的是,事件不是源於楊女家屬揭發,而是湖南都市頻道節目《尋情記》於2013年製作節目時專訪過當事人,那時更以溫情故事作包裝,甚至連同村民都覺得很平常,他們自覺是在「幫」小女孩,因為她流浪到小山村又說不出住址,當然要有個地方安置。

據2013年節目內容,黎亞勳已76歲,楊小平只有29歲,年齡着距達47歲。節目最初是黎帶兒子上山,挖將來埋葬自己的墳,兩父子更雙雙落淚。黎亞勳是湖南平江縣人,住在1條小山村上,他早年結過婚,和前妻育有1女,但40年前離婚後,多年未見過女兒。

湖南都市頻道節目《尋情記》2013年一則關於老翁收留精神殘障少女的故事再引起話題,網民質疑這根本是強姦精神病人。(《尋情記》節目截圖)
節目提及黎亞勳帶兒子上山,挖自己將來的墳墓。(《尋情記》節目截圖)
節目提及黎亞勳帶兒子上山,挖自己將來的墳墓。(《尋情記》節目截圖)
節目提及黎亞勳帶兒子上山,挖自己將來的墳墓。(《尋情記》節目截圖)
黎亞勳收留楊小平後,成功老來得子。(《尋情記》節目截圖)
+4

直到2000年,他在村內遇到16歲的楊小平,發現她有精神問題,覺得她流落街頭可憐,就帶她回家,楊只能作簡單交流和寫字,能說自己的名字、年齡及父母名字。黎稱兩人孤男寡女共處一室久了,很自然就當她是老婆,3年後楊更為他生了個兒子。但楊慢慢連年齡、名字都說不出,節目組拍到楊在屋企的牆上寫了不少「我要回家」,兒子說這是媽媽完全瘋癲前寫下的。

事件惹來熱議後,內媒訪問了楊的哥哥,原來他們在《尋親記》播出後才知道妹妹下落,但承認當年妹妹走失後家人無報警,也沒去尋人。楊是三兄妹中年紀最小,自小精神失常,看醫生看了1年,常常發瘋想打人,故在她走失後家人「當她走了」,沒有深究。節目後一家人連同村民去黎家要人,但黎拒絕,他們見楊過得像不錯,「還長胖了」。黎亞勳的鄰居認為,楊對黎有點依賴,在村民眼中她是心甘情願的跟着黎。

節目其實提到楊在屋企多處寫了「想回家」,兒子稱是媽媽完全瘋掉前寫的,網民近日重溫感到痛心。(《尋情記》節目截圖)
節目其實提到楊在屋企多處寫了「想回家」,兒子稱是媽媽完全瘋掉前寫的,網民近日重溫感到痛心。(《尋情記》節目截圖)

湖南岳陽平江縣大洲鄉回應內媒指,楊小平屬精神殘疾一級,可領取殘疾及護理補助,她一直在接受精神治療,但暫無法確定具體是幾級的智力障礙,她與黎屬「事實婚姻」,雖沒正式領結婚證,但已共同生活多年。當年上鏡的兒子已經去了外地打工。村黨支部書記稱,楊的家人的確來過想帶走母子,但黎拒絕了,之後地方政府有幫他們起屋及提供更多照顧,希望傳媒不要再打擾他們。

許多網民直斥事件是個「惡心故事」,第一反應是報警才對,質疑如果黎有心收留,大可以收楊作乾女兒或乾孫女,「60歲還好意思要個精神有問題的少女幫他生孩子」,他的行為「是強姦精神病人」、「這就是強姦及非法拘禁婦女」。不少人更鬧爆該村的村民,當年第一時間不是報警,而是將少女交給一個老翁,「她明明寫滿了想回家」。

兩人兒子現時已出外地打工,地方人員稱黎楊過得很好,更希望傳媒不要打擾2人。(微博圖片)
兩人兒子現時已出外地打工,地方人員稱黎楊過得很好,更希望傳媒不要打擾2人。(微博圖片)

不過,有部分留言卻認為現實不似預期,「一個個這麼正義,娘家人當初都放棄她了」,甚至認為可能涉及販賣人口的問題,「看家人這反應,估計就是被賣的,這強姦犯還享受國家助貧補貼」、「對親人來說她是一個包袱,對陌生人來說她是一個資源。不知道在哪裡,她才能算一個人」。

北京兩高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張荊回覆《澎湃新聞》提到,事件不能當作「溫情故事」,楊小平的情況是無民事行為能力及性同意能力的人,她的權力等同於14歲以下幼女。而「事實婚姻」一說在1994年2月就不復存在,如果無人願收留,當地政府應該承擔收留楊的責任,讓她和黎生孩子已是個嚴重後果,質疑電視台做節目應具備常識,不能說成溫情故事。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