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Z! }, ?+ `- M0 j) ^) J
“解放者”手枪尺寸非常小6 ^' y. w+ H) l6 P/ h
+ H6 ]; V" @/ Y% }* ?/ a, |. V. M
“解放者”(Liberator)手枪是一种非常简陋的单发滑膛手枪。这种手枪是二战期间美国的战略情报局(简称OSS,战后发展为中央情报局)散发给轴心国占领地区的抵抗组织所使用的简易武器。 “解放者”手枪的正式名称是FP-45,即“0.45英寸口径信号枪”(Flare Pro jec tor Caliber 0.45)的缩写,“信号枪”这个名称估计是用来迷惑敌方情报机构的。对于“解放者”手枪的起源和使用有许多误解。首先,该枪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由战略情报局设计和生产的,但实际上战略情报局没有能力设计和生产大量的手枪,“解放者”是由美国陆军研制和监造,然后再交给战略情报局在敌占领区进行散播;另一个误解是此枪被大量空投在法国。事实上“解放者”手枪在法国只有很少的数量,大部分都是在菲律宾和中国使用;甚至连枪的名字也有争议,有些人说,这种枪原本不叫“解放者”,只是在1944年6月战略情报局公开他们的武器目录时,在这把枪的图片下面写着“解放者”。
- q' [$ u$ B6 |5 [
第一支手工制作的“解放者”样枪5 f$ r; E* K3 O8 S
为了在敌人占领区激起更广泛的抵抗活动,美国陆军在1942年秘密研制了这种被称为FP- 45的所谓的“信号枪”,然后交由俄亥俄州代顿的通用汽车公司大陆制造(分)公司负责生产零件。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们并不知道他们是在为游击队生产武器,只知道这份订单是要许多小金属零件,而粗糙的枪管是在代顿的电冰箱厂生产的,订单也只是制定了产品规格而没有说明是枪管。最后,所有的零件被送到印地安那州安德森的通用汽车公司导航灯(分)公司。导航灯公司的工人们用这些零件装配了100万支“解放者”手枪。( m, M) m7 N, v, K$ @1 ?9 e
生产线上最后一支“解放者”,握把上有枪号及纪念铭文
生产这100万支手枪前后共花了6个多月的时间,共有300多个工人参与了生产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1942年里连续6个月不停地干,事实上真正用于生产这100万支手枪的实际时间总共只用了11个星期,也就是说,假设300个工人一天 24小时、一周7天,连续干了11个星期,平均每6.6秒就会生产出一支“解放者”手枪所需的23个零件并装配起来。当然这只是平均数,因为这种手枪是在流水线上生产的,例如装配一支“解放者”手枪的实际时间就需要10秒,不过这个时间可能已经是有史以来生产装配速度最快的了。这种手枪不仅制造速度极快,制造费用也相当低,把费用分摊开来后,每支手枪相当于2.10美元。: t: ~ U6 s. a8 q8 B
. J/ m* ^( F; ~1 I% m4 v" R2 f
( L6 N) t% }4 p+ d! m
“解放者”手枪粗糙的外表* }) J5 r$ X: U: o9 g' @
& ^1 r3 Q5 d( l, l: k
装配好后的每一支“解放者”手枪会连同10发0.45英寸ACP弹和一根小木棍一起,被装在一个表面涂石蜡的厚纸板盒内,这个纸盒不仅仅是包装盒,用那根小木棍把纸盒拆开就可以看到一组连环绘画说明书,就算不识字的人也能照着画面学会操作。由于现在保存下来的纸盒比手枪还少,因此对于收藏家来说,这种连环画说明书比枪本身更有价值,结果导致枪械市场上的假说明书比真的还多。
6 t5 L; z$ {3 o' s2 k3 P/ @, p
图中间是“解放者”手枪及其包装盒,左侧是拆开后成为说明书的包装盒0 p- P0 r7 l2 I0 U3 Z
“解放者”手枪的外形非常粗糙简单,看起来就像一部低成本间谍电影里的道具一样。装填时要用手把滑动式后膛打开,把枪弹塞进去再合上,还要用手把击锤扳到待击状态才能扣动扳机击发。每次发射后都要打开后膛,再用纸盒内附带的那根小木棍把空弹壳顶出枪管,然后再装填。如果附带的小木棍掉了也不要紧,差不多粗细的棍状物都是合适的替代品。握把里面是空的,握把底板可以滑动打开,在握把里面存放着备用枪弹,如果放整齐的话可以放入10发弹。
- S0 Q c1 U( }8 O1 C( o
1 e `- p' F+ R# h, t/ a: Q
由于“解放者”手枪的枪管制造得非常粗糙,也没有膛线,因此精度非常差,再加上每次只能打一发,使用者往往是拿着一把装好枪弹的手枪躲藏在路边,等待孤身一人的目标经过时突然跳出来在极近的距离内射击其要害部位。如果一枪不能干掉敌人,就没有机会再打第二枪了,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机会。但每次只暗杀一个敌人并不是主要目的,“解放者”手枪更主要的是为抢夺敌人的武器弹药。
“解放者”甚至还承担了心理战的角色。当纳粹德国占领军得知美国在欧洲大陆空投了这种武器后,许多德国士兵在乡村里到处搜查这种广泛分布的武器,结果分散了的士兵反而成为这种手枪射杀的最佳对象。即使被搜查到也不要紧,这种粗糙、精度奇差的武器到了装备精良的德国士兵手上只是一块烂铁,而且对于游击队来说损失也不算大。
为了弥补射击精度低的缺点,美国还设计过一种两发型的“解放者”手枪,同样被命名为“信号枪”,以掩藏其真实用途。这种手枪有一个水平滑动的弹膛,打完一枪后立即用手推移另一边弹膛对准枪管位置,向后扳动击锤至待击位置,这样就可以“迅速”地发射第二发枪弹。握把里面也可以存放10发弹药。但这种两发型“解放者”并不像原来的单发型“解放者”手枪那样获得订单和广泛使用,因此只制造了极少量的样枪。
$ H3 N" w& _! f' D
两发型的“解放者”
关于“解放者”手枪的去向有许多故事,在这些传说里描述了战略情报局是怎样把好几万支“解放者”手枪秘密地一批批空投到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法国境内,而法国的抵抗组织又是怎样使用这种手枪与德国占领军英勇作战的。虽然在战略情报局的武器目录中,的确说明这种手枪曾经被大量投放到被占领的欧洲地区,也有证据证明“解放者”手枪确实被法国抵抗组织使用过,但有更多文献说明“解放者”手枪在对抗日本侵略军的菲律宾游击队员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欧洲的盟军指挥官认为给游击队分发这种武器并不实用,因此实际投放给欧洲的“解放者”手枪数量不多,大多数“解放者”手枪则是在太平洋战区和中国战场上用于对付日本人。. H# N6 t6 Q: p0 m9 x4 B& {. T, Y
更为小巧的“鹿枪”
二战结束后,大批的“解放者”手枪被美国回收和销毁,现在许多收藏家想要找一支 “解放者”手枪相当不容易。而美国军方这个举动导致的后果是——当 20年后中央情报局想在越南运用类似的武器和策略时,他们不得不重新设计和制造一种新的简陋手枪。这种被命名为“鹿枪”的手枪在1960年代初期研制,其外形比“解放者”手枪还要奇怪,就像个缩小的电吹风。由于英文里面“鹿”(deer)字与“死”(die)字相近,发音也相近,因此被戏称为“死枪”,以形容使用者必须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觉悟。中央情报局并没有从其前辈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大量的“鹿枪”也在越战后被回收和销毁,所以现在“鹿枪”比“解放者”手枪更罕见。
“解放者”手枪尺寸非常小6 ^' y. w+ H) l6 P/ h
+ H6 ]; V" @/ Y% }* ?/ a, |. V. M
“解放者”(Liberator)手枪是一种非常简陋的单发滑膛手枪。这种手枪是二战期间美国的战略情报局(简称OSS,战后发展为中央情报局)散发给轴心国占领地区的抵抗组织所使用的简易武器。 “解放者”手枪的正式名称是FP-45,即“0.45英寸口径信号枪”(Flare Pro jec tor Caliber 0.45)的缩写,“信号枪”这个名称估计是用来迷惑敌方情报机构的。对于“解放者”手枪的起源和使用有许多误解。首先,该枪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由战略情报局设计和生产的,但实际上战略情报局没有能力设计和生产大量的手枪,“解放者”是由美国陆军研制和监造,然后再交给战略情报局在敌占领区进行散播;另一个误解是此枪被大量空投在法国。事实上“解放者”手枪在法国只有很少的数量,大部分都是在菲律宾和中国使用;甚至连枪的名字也有争议,有些人说,这种枪原本不叫“解放者”,只是在1944年6月战略情报局公开他们的武器目录时,在这把枪的图片下面写着“解放者”。
- q' [$ u$ B6 |5 [
第一支手工制作的“解放者”样枪5 f$ r; E* K3 O8 S
为了在敌人占领区激起更广泛的抵抗活动,美国陆军在1942年秘密研制了这种被称为FP- 45的所谓的“信号枪”,然后交由俄亥俄州代顿的通用汽车公司大陆制造(分)公司负责生产零件。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们并不知道他们是在为游击队生产武器,只知道这份订单是要许多小金属零件,而粗糙的枪管是在代顿的电冰箱厂生产的,订单也只是制定了产品规格而没有说明是枪管。最后,所有的零件被送到印地安那州安德森的通用汽车公司导航灯(分)公司。导航灯公司的工人们用这些零件装配了100万支“解放者”手枪。( m, M) m7 N, v, K$ @1 ?9 e
生产线上最后一支“解放者”,握把上有枪号及纪念铭文
生产这100万支手枪前后共花了6个多月的时间,共有300多个工人参与了生产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1942年里连续6个月不停地干,事实上真正用于生产这100万支手枪的实际时间总共只用了11个星期,也就是说,假设300个工人一天 24小时、一周7天,连续干了11个星期,平均每6.6秒就会生产出一支“解放者”手枪所需的23个零件并装配起来。当然这只是平均数,因为这种手枪是在流水线上生产的,例如装配一支“解放者”手枪的实际时间就需要10秒,不过这个时间可能已经是有史以来生产装配速度最快的了。这种手枪不仅制造速度极快,制造费用也相当低,把费用分摊开来后,每支手枪相当于2.10美元。: t: ~ U6 s. a8 q8 B
. J/ m* ^( F; ~1 I% m4 v" R2 f
( L6 N) t% }4 p+ d! m
“解放者”手枪粗糙的外表* }) J5 r$ X: U: o9 g' @
& ^1 r3 Q5 d( l, l: k
装配好后的每一支“解放者”手枪会连同10发0.45英寸ACP弹和一根小木棍一起,被装在一个表面涂石蜡的厚纸板盒内,这个纸盒不仅仅是包装盒,用那根小木棍把纸盒拆开就可以看到一组连环绘画说明书,就算不识字的人也能照着画面学会操作。由于现在保存下来的纸盒比手枪还少,因此对于收藏家来说,这种连环画说明书比枪本身更有价值,结果导致枪械市场上的假说明书比真的还多。
6 t5 L; z$ {3 o' s2 k3 P/ @, p
图中间是“解放者”手枪及其包装盒,左侧是拆开后成为说明书的包装盒0 p- P0 r7 l2 I0 U3 Z
“解放者”手枪的外形非常粗糙简单,看起来就像一部低成本间谍电影里的道具一样。装填时要用手把滑动式后膛打开,把枪弹塞进去再合上,还要用手把击锤扳到待击状态才能扣动扳机击发。每次发射后都要打开后膛,再用纸盒内附带的那根小木棍把空弹壳顶出枪管,然后再装填。如果附带的小木棍掉了也不要紧,差不多粗细的棍状物都是合适的替代品。握把里面是空的,握把底板可以滑动打开,在握把里面存放着备用枪弹,如果放整齐的话可以放入10发弹。
- S0 Q c1 U( }8 O1 C( o
1 e `- p' F+ R# h, t/ a: Q
由于“解放者”手枪的枪管制造得非常粗糙,也没有膛线,因此精度非常差,再加上每次只能打一发,使用者往往是拿着一把装好枪弹的手枪躲藏在路边,等待孤身一人的目标经过时突然跳出来在极近的距离内射击其要害部位。如果一枪不能干掉敌人,就没有机会再打第二枪了,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机会。但每次只暗杀一个敌人并不是主要目的,“解放者”手枪更主要的是为抢夺敌人的武器弹药。
“解放者”甚至还承担了心理战的角色。当纳粹德国占领军得知美国在欧洲大陆空投了这种武器后,许多德国士兵在乡村里到处搜查这种广泛分布的武器,结果分散了的士兵反而成为这种手枪射杀的最佳对象。即使被搜查到也不要紧,这种粗糙、精度奇差的武器到了装备精良的德国士兵手上只是一块烂铁,而且对于游击队来说损失也不算大。
为了弥补射击精度低的缺点,美国还设计过一种两发型的“解放者”手枪,同样被命名为“信号枪”,以掩藏其真实用途。这种手枪有一个水平滑动的弹膛,打完一枪后立即用手推移另一边弹膛对准枪管位置,向后扳动击锤至待击位置,这样就可以“迅速”地发射第二发枪弹。握把里面也可以存放10发弹药。但这种两发型“解放者”并不像原来的单发型“解放者”手枪那样获得订单和广泛使用,因此只制造了极少量的样枪。
$ H3 N" w& _! f' D
两发型的“解放者”
关于“解放者”手枪的去向有许多故事,在这些传说里描述了战略情报局是怎样把好几万支“解放者”手枪秘密地一批批空投到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法国境内,而法国的抵抗组织又是怎样使用这种手枪与德国占领军英勇作战的。虽然在战略情报局的武器目录中,的确说明这种手枪曾经被大量投放到被占领的欧洲地区,也有证据证明“解放者”手枪确实被法国抵抗组织使用过,但有更多文献说明“解放者”手枪在对抗日本侵略军的菲律宾游击队员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欧洲的盟军指挥官认为给游击队分发这种武器并不实用,因此实际投放给欧洲的“解放者”手枪数量不多,大多数“解放者”手枪则是在太平洋战区和中国战场上用于对付日本人。. H# N6 t6 Q: p0 m9 x4 B& {. T, Y
更为小巧的“鹿枪”
二战结束后,大批的“解放者”手枪被美国回收和销毁,现在许多收藏家想要找一支 “解放者”手枪相当不容易。而美国军方这个举动导致的后果是——当 20年后中央情报局想在越南运用类似的武器和策略时,他们不得不重新设计和制造一种新的简陋手枪。这种被命名为“鹿枪”的手枪在1960年代初期研制,其外形比“解放者”手枪还要奇怪,就像个缩小的电吹风。由于英文里面“鹿”(deer)字与“死”(die)字相近,发音也相近,因此被戏称为“死枪”,以形容使用者必须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觉悟。中央情报局并没有从其前辈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大量的“鹿枪”也在越战后被回收和销毁,所以现在“鹿枪”比“解放者”手枪更罕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