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会常把物质文明所产生的精巧,玲珑,而便利的种种用品输送到乡村去,或显示给乡村看。这好像是都会对乡村的福音,其实却害苦了乡村的人。他们在粗陋,简朴,荒凉,寂寞的环境里受了这种进步的物品的诱惑,便热烈地憧憬于繁华的都会生活的幸福,而在相形之下愈觉得自己这环境的荒寂与生活的不幸,然而不能插翅膀飞向都会去。这好比把胭脂,花粉,弓鞋,月棉投进无期徒刑的男牢里。
从前有一句俗语,形容局部与全体的关系的,叫做“拾得了苏州袜带儿”。意思是说:布衣草裳的乡下穷人拾了一只当时认为服装最时髦的苏州人的袜带儿,须得把原有的袜,鞋,裤,衣,帽,以至房子,老婆等统统换过,方才配用。不换过时,用了这袜带儿不配得可笑。现在都会把物质文明所产生的各种精巧,玲珑,而便利的用品输送到穷乡去,正同教乡下人拾得苏州袜带儿一样。若要使他们合用,须得把乡村全部改造。
小小一粒洋纽扣,在乡村里也难得妥当的地方可以安置。这是机器的产物,原为洋装的衬衫,“大英皮”的皮鞋等服装而制造。一到乡村里,就被装在了老布棉衣的襟上,三寸金莲的高高的脚山上。还有种种“摩登”的衣料,上面织着与都会里舞场上的环境相配的图案,也输送到穷乡僻壤里去推销。有时披在跪在城隍菩萨面前求签的女子身上,有时裹在扶着凤冠霞帔的新娘子上花轿的女傧相身上。这种地方有时还有洋装人物出现,使人看了兴起时代错误之感。洋装的人在这种环境里真被怠慢:冬天,乡村的房子前后通风,不装火炉,在室内不透帽子和大衣有乘洋风,脱了是在冷不可当。夏天,乡村里既无风扇,又无刨冰,更无冷气。重重叠叠的汗衫,衬衫,和上衣,外加枷锁链条一般的硬领和领带,穿了几天可以使人发痧。“大革皮”鞋走在尖角石子的路上要擦破皮,走在泥路上要滑跤,脚趾儿非时时用劲不可。我推想他们在艰苦的时候一定会惦记起都会来:冬暖夏凉的洋房,开阔的水门汀,平整的柏油路,闪亮的漆地板,以及软软的地毯。也许他们自认为都会之人,不幸而暂时流落在这破陋的乡村里的,也许他们抱着大志,要改造全部乡村的环境来适应他们的服装,同换过全身衣服,房子,和老婆来配用苏州袜带儿一样。
——节选自《都会之音》,《丰子恺散文全编》(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