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新公民运动


自由的百科全书
公民标识,孙中山手迹
新公民运动中国大陆2010年开始由公民组织(前身为公盟)提倡的以“自由,公义,爱”为新公民精神为主旨的一系列公民运动的统称。它是中国大陆在21世纪开始的公民社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公民运动与民间自发产生的维权运动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它有更明确和更高层次的纲领诉求。
“新公民运动”这个名称是许志永2012年5月发表的纲领性文章《中国新公民运动》[1]中提出并正式开始使用。
中国官方一直对新公民运动进行监控和压制,尤其是在2013年7月拘捕许志永达到顶峰,并被国际媒体广泛报道[2][3][4]

新公民精神[编辑]

“自由,公义,爱”标识
新公民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许志永在他的文章《新公民精神——自由、公义、爱》[5]中详细阐述了新公民精神的理念。
"新公民精神是现代公民应有的信念和气质,它来自普遍人性的纯真渴望,以及对他人、社会、国家和全人类的责任,是值得每一个中国公民和中华民族永远珍惜的美好价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这就是自由、公义、爱。"
另外,中华传统儒家文化强调"仁"和"义"。新公民精神中的"爱"和"仁"相通,"公义"和"义"相通,两者之前再加上中华文化传统中较稀缺的"自由"。以此看来,新公民精神是一种继承和超越中华传统文明的精神理念。

“公民”标识[编辑]

根据许志永发表的《关于使用“公民”标识的几点建议》[6],“公民”二字为孙中山手迹,蓝底白字,作为追求自由、民主、法治、宪政的中国公民的共有标识。
公民标识时常与“自由,公义,爱”标识(标识为正体字)搭配使用。

相关活动[编辑]

教育平权[编辑]

教育平权旨在减少并消除中国大陆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巨大不公。教育平权包括以下一些活动:保障城市中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正常运营,取消大城市中考和高考的户籍限制,等等。取消高考户籍限制活动由2010年最初的4位家长志愿者,发展到两年后的超过10万人。教育部迫于压力在2012年8月出台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政策,随后除北京和上海之外所有省市都开放或者承诺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活动最初由王功权提出[7][8]

财产公示[编辑]

财产公示旨在督促中国大陆政府官员公布财产。在中国大陆多地都发生公民在公共场所发出诉求的活动。比较知名的有:2013年3月31日,袁冬、张宝成、马新立、侯欣四人在北京西单广场,展示横幅并拍照。2013年4月23日,刘萍、魏忠平、李思华等十余人在江西新余举牌声援北京的财产公示活动。

公民同城聚餐[编辑]

公民同城聚餐是中国公民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同城聚餐活动。在中国大陆,网友同城"饭醉"自发产生,已存在多年。2011年底,经讨论后开始推动各地公民同步聚餐(时间定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以此打造公民共同体。此活动由各地公民自发组织,探讨社会与民生等问题,话题与组织形式不限。至2013年,已有30多个城市参与,并且在海外华人中也有展开。由于聚餐活动相对低调一般没有走上街头,所以除上海、郑州、南宁等地聚餐受到一定压力之外,多数城市进行的公民聚餐没有受到骚扰。[9]

公民守望工程[编辑]

公民守望工程的主旨在于保障良心犯家属的正常生活。目前参考标准是每年50000元。此项活动为李化平提出,类似艾未未莫之许组织的“艾莫能助”活动,和肉唐僧等人组织的“送饭党”活动。

活动记录[编辑]

许志永在他的文章《这十年》[10]中,介绍了他参与过的从2003年到2013年十年来的公民社会运动。

中国官方反应[编辑]

中国官方一直以来对民间独立活动进行压制。2009年当局以税务问题为理由将公盟解散。之后公盟成员以“公民”名义继续从事公益维权活动。
2012年底至2013年,在深圳,北京,江西等地的公民群体走上街头,呼吁中国大陆官员公布财产。参与人相继被拘捕。当局于2013年3月31日至4月17日拘捕袁冬、张宝成、马新立、侯欣、丁家喜、赵常青、孙含会、王永红、李蔚和齐月英。这十人被称为“财产公示十君子”[11]。同一时期被拘捕的还有江西新余三位公民刘萍、魏中平、李思华(4月27日至30日被捕),湖北赤壁五位公民袁奉初(袁兵)、袁小华、黄文勋、陈剑雄(陈进新)、李银莉(5月25日被捕),等。
2013年7月16日,在经历三个多月的软禁之后,许志永被以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罪名刑事拘留,被国际媒体广泛报道[2][3][4]笑蜀的BBC评论文章《许志永们为何成了眼中钉?》[12]中称“拘捕许志永则是最高潮,即对“新公民运动”的斩首行动。”
2013年7月18日,民间组织传知行研究所也遭查封[13]
中国官方对新公民运动的打压也引发中国内外抗议浪潮。茅于轼、王功权、笑蜀、何三畏杨子立发起公开信《许志永事件之公民社会呼吁书》要求当局释放许志永和其他被捕公民活动人士[14]。参与联署的大陆知识分子和维权人士第一批有400多人,截至7月30日五批共达2003人[15]。8月2日笑蜀被当局强制离开北京送到广州,48小时后才获自由。而传知行负责人郭玉闪至8月4日仍处于软禁状态。

争议[编辑]

新公民运动也受到来自一些政治反对派人士的诟病。艾未未的音乐作品《傻伯夷》被认为是讽刺许志永等人对当局抱不切实际的幻想。诸多政治反对人士认为新公民精神和新公民运动过于温和,甚或是“贩卖虚假希望”。另一种诟病认为新公民运动刻意“去政治化”,同时新公民运动试图通过“去政治化”换取“组织化维权”空间,有悖于网格化维稳的现实,但《中国新公民运动》[1]一文中明确写道新公民运动是一个政治运动。

纲领性文件[编辑]

  • 许志永:《中国新公民运动》[1] 英文翻译:《New Citizens’ Movement》(by ChinaChange)[16]
  • 许志永:《新公民精神——自由、公义、爱》[5]

参考文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