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假如说有人能够超越自己的年代,那个人就是H.G.威尔斯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2
H.G.威尔斯 
他的所作所为是古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最佳例证。数十年前,在伦敦郊外玩耍的一群孩子,突然发出惊叫声,原来有一个大男孩,把一个名叫巴第。威尔斯的小男孩抛上抛下地玩着,结果一不小心竟然没有接着,摔在地上的巴第因而跌断一条腿。

好几个月之久,巴第脚裹着重物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但是没有接合成功,只好施行手术,巴第怕得大哭大叫,这实在是一次可怕的经验。

这个悲惨的遭遇,在日后看来,其实是件幸运之事,因为这次的失败,促使少年巴第成为世界大文豪,也就是举世闻名的H.G.威尔斯。相信有不少人看过他的 著作,其作品大约有80几部之多。他自己也曾说过:“对我而言,那时脚跌断反而是一件幸运之事。”自脚跌断后的一年间,因为不能外出,无聊之余唯有以看书 打发时间,结果养成看书的习惯,并深深迷上文学。书中的内容为他注入新生命,因而决心摆脱平凡的环境,努力向上发展。跌断一只脚,却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成为世界一流的大作家后,仅靠一支笔就能获得数以百万的收入,但他却是在贫苦家庭中长大的。他父亲是职业板球选手,还开了一家小陶器店,但却随时有关门 之虞。巴第出生于二层楼的狭窄房子,房子的地下室有一间供作厨房用的阴森小室,墙壁顶端和外面的人行道有栏杆隔着,微弱的光线就从那儿射进来,从那儿也可 看到来往行人的脚。这种儿时的记忆,威尔斯曾在他的某部作品中提及过,他说看行人的走路姿势以及所穿的鞋子,就能判断这个人的性格。

后来,他父亲经营的陶器店终于关门了,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窘境,母亲只好到萨西克斯郡的一家大宅邸帮佣,晚上也睡在那儿,威尔斯曾到那儿探望母亲好几次。

他在那里首次见到英国上流生活的实态,当然他是躲在佣人房中偷窥的。

13岁时,他就到一家布料店工作,这位《世界文化史》的作者,每天早上5点就得起床,清扫店面及把暖炉弄热,一天至少工作14小时,不但辛苦而且又无趣。一个多月之后,他就被老板革职,理由是做事马虎,又不守规矩。

他只好去当药店的店员,结果一个月后又遭到免职的命运。于是又到另一家布料店服务,为维持生活,他这一次忍耐稍长的时间,但只要主管不注意,仍会溜到地 下室看哈巴。史宾塞的哲学。如此度过两年,他实在无法再忍耐下去,于是在某个礼拜天的早上溜出来,空着肚子走了15英里路,到他妈妈那儿。一见到妈妈,立 刻泪眼婆娑地拥住她,并说如果继续留在那家布料店,可能会步上自杀之路。

他写了一封充满绝望的信给从前的老师,信中写着:“我完全陷入绝望状态中,也不想再活下去了。”

这位老师的回信为他带来一线生机,原来刚好有个教师工作等着他,这是他人生的第二转折点。

H.G.威尔斯日后说:“在那家布店工作的长久期间,看起来似乎相当不幸,但事实上却是幸福的。”因为天生懒惰的个性,经过在布店的一段磨练之后,竟一变而成为辛勤努力的习性。

担任教职两三年后,又遭遇一件意外的灾难。有一天,威尔斯和一群热衷足球的年轻人踢足球,在推撞中,他被推倒在地而且被人踩踏,一个肾脏及右肺都破裂 了,并因失血过多而面无血色,足足有好几个月之久,他一直处在垂死边缘。最后虽然勉强保住生命,但在往后的12年间,始终处于半病人的状态。不过,他也就 是在这12年中,充分发挥才能,使他后来闻名于世。在前5年间,他夜以继日地写着,作品包括小品及论述文章,但都十分平凡。毫无特出之处,他也自觉到,所 以一律加以烧毁。虽然身体仍未复原,但还是找到一份教师工作,在他教授生理学的班上,有个名叫凯莎琳。罗宾逊的漂亮女学生,威尔斯发现自己对她的关心更甚 于生理学。为及时掌握幸福,便勇敢地向她求婚,结果二人甜蜜地步上结婚礼堂。

婚后,威尔斯逐渐恢复健康,不仅每年出版两本书,而且都是能引起全世界瞩目的名著。

威尔斯的脑中经常会浮出一些构想,有时在半夜突然有丝念头闪过,他会立刻起床将它记在笔记本中。根据他自己的说法,笔记本中的材料即使供150年之用也 绰绰有余。威尔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写作,不论是在伦敦的书房、火车中,或碧绿的地中海湾的海滩伞下,他都可以心无旁鹜地振笔疾写。他曾在法属里维耶拉租两 间别墅,一间供工作之用,另一间供客人住宿,白天拼命地写作,傍晚之后就和客人们谈笑。若有客人前来,而他无暇到车站迎接时,一定会派人驾驶高级轿车前往 迎接,并把内藏许多萄萄美酒的地窖钥匙交给客人。

当客人喝得正畅然时,H.G.威尔斯就会姗姗出现在他们面前。

[补注——H.G.威尔斯以奖学金完成伦敦大学的学业后,就担任生理学教师,将近30岁时转而成为作家。开始时是以《时光隧道》等科幻小说为主,但后来就 将目光转移于现实社会,开始着手写思想小说,终而奠定世界一流作家的地位。后来又著述《世界文化史》等启蒙性大作,到晚年,他在思想、文明史方面的声名更 胜于作家的名声。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

—————————————————————————————————— 
一只从天而降的铁罐打破了“我”安静的生活……火星人从罐子里爬出,开始侵略人类……                                                      ——H.G.威尔斯 

假如说有人能够超越自己的年代,那个人就是H.G.威尔斯。威尔斯沉迷于未来,梦想有一部时间机器能带他穿越时空。他创作的《时光机器》、《大战火星 人》等众多扰乱读者思绪的幻想故事,为现代科幻小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他还是位社会批评家,是争取性自由和妇女权利的先锋,尤其在两性生活方面,两次婚姻 和数不清的恋情都在实践着他的叛逆。更重要的是,他有高度的预见性,尤其擅长预见那些正向人类逼近的危机。这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具人格魅力的作家, 让人们提前看到了20世纪人类将遭遇的巨大灾难。然而,最终他又深信人类乌托邦式的进化前景。 
平民的儿子 
1866年的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时期。这年的9月21日,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出生在伦敦城外的布罗姆利肯特小镇。他的家庭属于下层社会,父母都是所 谓的下等人。父亲约瑟夫是个花匠,母亲莎拉则是贵妇人的女仆,夫妻俩用一生的积蓄开了一家叫做阿特拉斯屋的瓷器店,可惜生意一直不好。小威尔斯是在商店的 地下室里长大的,对那里的记忆就是阴暗和肮脏。他经常透过头顶上方的窗格观察来往行人,所以永远也忘不了从这个特殊角度看到的世界的样子。 
威尔斯7岁那年摔断了腿,当时的常规疗法就是绑上石膏躺几个月。在这段日子里,他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看书,书籍为他开启了广阔的天地。这是一个转折点, 从此威尔斯爱上了读书,与书为伴的生活令他想像力飞翔。10岁时,他就开始写小说、画插图,《沙漠雏菊》是保存下来的惟一一部早期作品。它既是部小说,又 是部连环画,展示了威尔斯在孩提时代娴熟的写作和绘画技巧,即使在今天的人看来都很难相信这出自一个孩子之手。尽管威尔斯拥有天赋,但他的未来依旧黯淡。 
由于家里的瓷器店濒临破产,莎拉不得不再去做女佣,13岁的威尔斯也被迫辍学,来到伦敦的“罗杰斯和丹耶商行”当学徒。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学徒生活 不仅黑暗而且令人沮丧。他们工作时间很长,通常从早上7点一直要干到晚上8点。威尔斯对自己所干的活一点也不在行,经常遭到批评,又因为他在工作时间看 书,账目也记不好。3个月后,他就被商行解雇了。 
威尔斯没有回到布罗姆利肯特,而是去找母亲。当时,他母亲在一个叫做上花园的乡村住宅里做管家。在莎拉又开始考虑该让儿子去干什么的时候,威尔斯已经 跑遍了上花园的各个地方,包括图书馆。在那里,他读完了斯威夫特和笛福的游记,这些作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阅读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从此懂得了 用批评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在上花园,威尔斯还发现了望远镜的妙用,一连许多个晚上他都一动不动地观察月亮的形状。最重要的是,上花园的生活让威尔斯看到了 19世纪英国的上层社会。威尔斯渴望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当然这个愿望并不容易实现。 
4个月后,莎拉把威尔斯从上花园送到南海布业中心去当学徒。14岁的威尔斯就这样走到了一个可能成为他终身职业的岗位上,可这份工作与他的天赋和梦想 没有丝毫关系。一年后,他觉得再也无法忍受了,便从南海布业中心步行30英里来到上花园,然后对母亲说:“我干不下去了,否则我会自杀的。我要离开那里, 你必须帮我摆脱这一切。”莎拉根本无法相信,在她看来布商是个很好的职业,但威尔斯不断威胁说要自杀,最后她知道儿子是认真的,便勉强同意了他的请求。 
威尔斯在米德赫斯特小镇找到了一份助教的工作,在这所语法学校里他要全天授课。即使这样,他也会抓紧所有空闲时间学习,研究各门课程,因为他觉得这不 仅是学习的机会,更是他摆脱布商生涯的机会。在这种念头的驱使下,威尔斯竟然在两年内学完了所有的课程,并且获得了所有科目的奖学金,包括化学、物理学、 天文学、地质学、植物学等科目。最后,威尔斯赢得了伦敦一所大学的奖学金,一个曾经以为不可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伟大预言家 
在《时光机器》中,威尔斯曾预感人类将要面临进化危机。1914年这一危机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式降临了。威尔斯也曾预言过现代战争的方式,在 1903年出版的小说《装甲部队》中发明了坦克车,并在《空中战争》一书中预言了军用飞机的诞生。战争爆发后,威尔斯抛开了社会主义和乌托邦的理想,全力 支持英国参战。他认为,这场战争将结束一切战争。战后,英国及其盟友将会利用这次战争的胜利建立起“世界国家”。但是,在战争造成的巨大创伤面前,威尔斯 突然有了一种幻灭感,随着战争的延续他的头发成把地脱落。他痛苦地发现所有国家包括自己的祖国都只会为自己的利益而战,国家的概念将构成对人类最致命的威 胁。这次战争使威尔斯进一步确信,为了人类的进化,“世界国家”势在必行。他通过写文章和演讲宣传自由国度的理念,宣传一种拥有真正权力的世界联合政权。 这样,战争就再也不是由个别国家控制的了。 
对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威尔斯非常不满,认为那只是一个舞台布景。他决定通过教育领域抨击国家主义,为此,他开始创作一部真正具有世界意识的 作品,那就是全人类的历史。这是一个视野大胆的构想,更是一个前人从未尝试过的领域。令人惊叹的是,威尔斯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世界史纲》的研究和撰 写。这是他疯狂工作的一年。《世界史纲》分24册出版,对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成为整个20世纪排行第二的畅销书,在出版的第一年便在英、美两国售出了 200万册,这给威尔斯带来了巨额财富。现在他生活得像个王室成员,而且影响力巨大。 
日渐增长的声誉,也使威尔斯好色的名声变得众人皆知。女人们则对他顶礼膜拜,有一个崇拜者只穿着高跟鞋和雨衣来到他家,因为威尔斯不接受她,便企图割 腕自杀。而另一个叫做奥德特·库恩的女子则获得了成功。这位充满异国风情的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女冒险家,给威尔斯写了许多充满激情的信。威尔斯与她终于成了 情人,还在法国南部为她盖了幢房子。奥德特将新居命名为“鲁巴杜”,即“小上帝”的意思,这是对威尔斯的爱称。现在威尔斯和当初与里维斯在一起时一样,再 次过起了双重生活,他在妻子爱米和情人奥德特之间平均分配时间。爱米知道他们的一切,但仍然遵守当年的协议,甚至还为他们在法国的新居送去了乔迁贺礼。在 常人看来这似乎对爱米很不公平。然而事实上,爱米并不太在意,威尔斯虽然和不少女人都有纠葛,可与她的关系却是惊人地密切。 
1927年5月10日,威尔斯正和奥德特在一起时,收到了一封电报:爱米患了癌症。5个月后,她去世了。这对威尔斯的影响非常大,直到此时,他才真正 意识到爱米对他意味着什么,她是第一个用相同的方式爱他的女人。爱米去世后,威尔斯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有时甚至有自杀倾向。他无法再度燃起对生活的激 情,与奥德特的恋情结束了,还患上糖尿病。失败感和徒劳感纠缠着他。这时,国家民族主义的威胁也日益严重。在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主义越来越猖狂。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威尔斯的书遭到了焚毁。在被纳粹扔进大火的书中包括《未来事物的形态》。1936年这部具有未来主义色彩的小说被改编成了电 影。在这部书中,威尔斯进行了一系列准确的预言,包括1940年开始的一场由德国入侵波兰引发的世界大战以及伦敦闪电战。小说描写得非常逼真,而改编成的 电影简直就像是预演真实事件一样。威尔斯在书中也表达了他的理想,那就是未来的世界应该由精英执掌,靠科学技术推动。在电影首映式的几个月后,威尔斯度过 了70岁生日。人们为这位英国文学界的泰斗举行了庆祝会。他被朋友、家人、以前的恋人和同事们包围着,然而他却不接受自己已经70岁的事实,不相信自己穿 越时间的旅程即将走到尽头。 
1938年10月30日,美国东部发生了骚乱。当时主持人奥森·威尔斯正在电台广播威尔斯的《大战火星人》,作为万圣节的特别节目他采用了新闻报道的 形式向人们宣布:火星人已经在新泽西州登陆,并且正在用一种热光杀害人类。广播在美国制造了一场狂热和恐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切和威尔斯在《大战火 星人》中预言并描写的一场全民恐慌一模一样。第二年,在德克萨斯的一家电台,威尔斯与奥森·威尔斯相遇。他们讨论了《大战火星人》和即将到了的世界大战。 
当威尔斯回到伦敦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了。战争期间,威尔斯没有像其他有钱人那样逃离自己的国家,他就住在伦敦摄政公园旁的公寓里,还坚持在伦 敦闪电战期间参加消防巡逻。虽然身处一场世界大战的中心,但他仍然向人们传达出希望的讯息:“根据美国、俄国和英国的体制,只要他们能够控制局势,这也是 他们完全能够做到的,那么他们就不会碰到任何抵抗的力量,他们就能摒弃政治上的分歧,消除国际争端,为长期的世界和平奠定基础。”这是威尔斯最后一次为人 类的权利而呐喊,这份文件后来成为联合国组织的基石。 
自《时光机器》以来,威尔斯所有的作品都强调了人类进步的不安全性,人类的退化和灭绝的可能性,但他始终认为人类仍值得一搏,这就是他的勇气。在私下 里,威尔斯并非如此坚强,他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都失败了。这种挫败感一直折磨着他,因为他传播社会主义的理想落空了;人们获得了更好的教育,并因此变得更 理性的理想也落空了;原以为国际联盟是件有希望的好事,结果也是一场空。他信仰的很多东西都让他失望。 
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事件被曝光和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威尔斯真正感到了绝望。1914年在小说《解放的世界》中,威尔斯曾惊人地预言原子弹爆炸。这本书对 原子弹的研发起到了一个小小的推动作用,因为它使研究人员里奥·塞拉德相信原子分裂是完全可能的。而对威尔斯来说,原子弹爆炸回答了自《时光机器》以来一 直困扰着他的问题,那就是人类进化的结局问题。广岛事件后,他在自己的公寓里画了一幅壁画,表现了从恐龙到人的生物发展过程。在人类的形象下面,威尔斯写 道我们该走了。 
然而,就像《时光机器》的主角一样,威尔斯并不打算放弃对生命的追求。1946年8月13日,他最后一次走出家门参加选举。3个星期后,他死于肝癌, 享年79岁。人们用隆重的葬礼纪念他。他认识的人几乎都参加了葬礼,甚至包括前妻伊莎贝拉。葬礼结束后,他的大儿子基普和他与小说家丽贝卡·维斯特生的儿 子安东尼·维斯特一起将他的骨灰撒进了大海。威尔斯结束了他那令人惊叹的时光之旅,“我是英国人,但我算是早期的人类。我一直被流放在我所渴望的国际社会 之外。我愿意向无数代人之后的那个更好、更广阔的世界致敬!或许日后,在那个世界中会有人愿意回顾并感激来自我这个祖辈的敬礼。” 
未来主义者 
18岁时,威尔斯通过奋斗终于从父母所属的下层社会脱颖而出,进入大学学习。当来到科学师范学校,走进生物实验室时,威尔斯如鱼得水,这段大学生活成 为他学习生涯中最兴奋的一段时光。他的老师托马斯·赫胥黎是英国科学界最伟大的权威之一,也是达尔文理论最无畏的辩护者。而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年轻的威尔斯 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威尔斯对许多问题都很感兴趣,包括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是否存在着进化上灭绝的可能性,还是能创造性地改变并生存下去。他似乎对未来这个课题尤其着迷。 1887年威尔斯在自己筹办的大学刊物上发表了《一个20世纪的故事》,这距他创作《沙漠雏菊》和其他一些幼稚的小说已经有10年之久。现在,写作再次激 起了他的梦想。他希望自己能创作出解决世界问题的宏伟作品。 
大学毕业后,威尔斯在伦敦当记者。他运用自己的科学知识解释正在改变这座城市的那些新发现和新发明。他工作勤奋,在写作之外还兼了两份教书的工作。由 于母亲莎拉离开了上花园,父亲也一直失业在家,威尔斯必须供养他们。而且他要供养的不仅是父母,还有在学生时代遇见并爱上的表妹伊莎贝尔。 
1891年威尔斯和伊莎贝尔结婚了,但这次婚姻是一段苦涩的经历,因为在对于性的理解上,威尔斯充满了欲望,而伊莎贝尔则与丈夫截然相反。一开始他们 的关系很牢固,但婚后伊莎贝尔开始扮演起威尔斯一直反对的维多利亚式的角色,就好像是维多利亚时期的瓷娃娃。可威尔斯并不认同这种道德,他甚至要竭尽所能 摧毁这个早已过时的世界。 
过度的工作和紧张使威尔斯的身体崩溃。1893年他开始咳血,医生诊断他患上了肺结核,必须在床上休息几星期。那段时间,他的消遣就是写信、画插图, 其中很多信是写给自然科学系一个名叫爱米·凯瑟琳·罗宾斯的女学生。和威尔斯一样,爱米也非常反感维多利亚社会。就这样,在与生活搏斗的过程中,他们两人 走到了一起。1893年12月,结婚两年后威尔斯离开了妻子,与爱米 同居。他们没有结婚,却像夫妻一样生活着,这是对维多利亚社会的挑战,也使他们各自的家庭深受耻辱,因为他们打破了当时的一切道德规范。威尔斯在一封信中写道:“我或许扼杀了一切成功的可能,但是不管怎样我必须这么做。”然而,他的成功已近在眼前。 
1893年,威尔斯出版了第一部专著——一本生物教科书。他把这本书献给了爱米,在扉页上还画了一只兔子正在解剖一个人的图案。伴随成功的喜悦,威尔 斯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放弃记者工作,集中精力创作一部关于一架能在时光中旅行的机器的书。到1895年时他已经为这部关于时空旅行的小说花了7年时 间。早在1888年他就完成了第一稿,这篇《阿尔戈英雄传》曾出现在大学校刊上。在修改了六稿之后,小说定名为《时光旅行者》。威尔斯找到了一个出版商, 要求用最好的式样排字。这本最终命名为《时光机器》的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威尔斯只得到了100英镑的稿酬,但他从此确立了自己的声望。 
《时光机器》结合了纯科学理论和想像力,与当时的任何作品都不一样,从而开创了科幻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威尔斯称它为“科学罗曼史”。虽然儒勒·凡尔纳 也曾经描写科学与未来,但是威尔斯的幻想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更加令人不安。他的巨大优势在于他本身是一名严肃的科学家,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推理。过去 人们一直认为,达尔文的理论只涉及到人类的过去,但是在《时光机器》中威尔斯用这一枯燥的理论解读了遥远的未来。“时光旅行者”的旅行跨度不是一两百年, 而是2800年以后。威尔斯希望这样能让大家看到人类进化的结果,接着他又前进了3000万年,描述了一颗即将死亡的星球。 
在《时光机器》后,威尔斯开始了一连窜令人眼花缭乱的创作。在5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完成了《大战火星人》、《拦截人魔岛》、《隐形人》和《最先抵达月 球的人》等小说,确立了现代科幻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威尔斯设定了科幻小说的主要框架,同时他的科幻小说涉及广泛的科学领域,这是空前的创举,因此他被人们 称为“科学小说”之父,以区别于其他科幻作家。一直以来,威尔斯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疯狂地工作着,在一幅画中他将自己画成了写作机器,不断把书稿交给爱 米、编辑和批评家们。爱米是威尔斯最信任的批评家,他的每部作品都要听取她的意见。早在1895年与伊莎贝尔 离婚后,威尔斯就与爱米结婚了。1901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乔治出生了,1903年另一个儿子弗兰克也降临到人间。当时威尔斯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养家,并把患病的母亲接来同住。尽管他获得了成功,但母亲莎拉依然觉得儿子当年放弃受人尊敬的布店职员工作是个错误。 
超时代先锋 
在《时光机器》中,威尔斯展望未来,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濒死的世界。从1900年起,他又转向了达尔文理论的另外一层,那就是人类必须为了生存而做出改 变。通过一系列产生深远影响的预言性作品,威尔斯向读者描绘了一个人类必须为之奋斗的新世界。他的核心思想是,科技的发展使世界越来越单一化,今后的战争 将是全球性的,甚至可能毁灭全球,因此为了获得星球的安全与和平,必须让国际社会进化到一种更开明的“世界国家”状态。威尔斯最先提出了“世界国家”的概 念,并准备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 
随后,威尔斯将科学幻想放在一边开始创作自传性质的小说,描写他出生的那个下层社会。虽然现在这类作品已大多被遗忘,但像《基普斯》、《洛芙和路易山 姆先生》这些小说,在当时和《时光机器》一样受欢迎,评论家甚至把他称为“狄更斯第二”。作为当时最著名、也最具人格魅力的作家之一,他被认为是英国现代 小说的代表,拥有比任何同时代作家更为广泛的读者群。 
威尔斯还创作了倡导性解放和妇女权利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小说,包括《热情的朋友》、《安·维罗尼卡》等。他塑造了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拒绝婚姻、拒绝掩 盖激情,这些形象催发了新一代女权主义者的诞生。威尔斯最大胆、最极端的观点表现在他对性的独到见解上,即使到了20世纪60年代,他有关这个主题的文章 和小说依然令人惊讶万分。他攻击封建家长制,支持计划生育,把性描绘成一种将在未来给男女都带去愉悦的生活方式。更不可思议的是,威尔斯身体力行自己的主 张。当时,他与爱米的婚姻,除了性在其他任何方面都非常成功。和威尔斯的前妻伊莎贝尔一样,爱米对性有一种恐惧感。在经历两次痛苦的生育之后,她对性的恐 惧有增无减。为了挽救婚姻他们达成了一项协议,协议上指出,威尔斯可以与其他女性发生关系,但是最终他必须回到爱米的身边,必须回家与她共度周末。 
威尔斯在回忆录中把自己描绘成知识分子中的唐璜。事实也的确如此,他经历过无数的风流韵事,与小说家丽贝卡·维斯特、作家瓦奥莱特·亨特、伊丽莎白· 范·阿男伯爵夫人、计划生育专家玛格丽特·桑格、小说家多蕾西·理查森以及他的学生、著名社会主义学家的女儿安柏·里维斯都发生过性关系。那时威尔斯都快 50了,而里维斯才19岁。当然,里维斯也是位新女性,她公开宣布了对威尔斯的爱,两人尽情地享受威尔斯所谓的“永不疲倦的彼此欣赏的时光”。不久里维斯 怀孕了。这桩丑闻被人们传得沸沸扬扬,可威尔斯拒绝结束恋情。爱米知道这一切,并与里维斯和谐相处,还给她买了不少婴儿衣服。最后,为了表面上的遮掩,里 维斯嫁给了一个老朋友。之后,威尔斯仍然继续与她约会,直到1912年时才中止。对此,他曾经写信给朋友说,“虽然我的行为算是丑闻,但是并不卑鄙,请相 信我。”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