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优秀和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小说家


   1 H.G.韦尔斯

他可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优秀和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小说家。H.G.韦尔斯的许多经典著作如今仍被广泛阅读和深受喜爱着。《时间机器》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科幻 小说,而《星际战争》和《隐形人》也毫不示弱。尽管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些经典著作仍有实力深受好莱坞电影制片人的青睐。韦尔斯开设了一间向每个人都开放 的酒吧,可以收集到各种各样的素材,这为他的科幻小说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创造了条件,确保了他的作品在20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仍保持有生命力。
      1 H.G. Wells
He might be both the best and the most influential science fiction writer ever. H.G. Wells’ classic books are still read and loved today. “The Time Machine,” is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the best science fiction novel ever written, and “The War of the Worlds,” and “The Invisible Man” are hardly slouches, either. Over a century after they are written, these books are still fresh and strong enough to be made into Hollywood films. Wells set the bar for everyone else,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to ensure that science fiction would be very alive and well into the 20th century and beyond. (Autor: Contributor: Shane Dayton) 
———————————————————————— 
 H.G. 威尔斯(1888~1946),是世界上十大最具影响力科幻小说作家之一,被人们亲切的誉为“科幻小说之 父“,科幻小说界的“莎士比亚”。或许我们没有直接读过他的原著,但我们多少都接触过根据他作品改编的电影,广播剧,漫画,《时间机器》、《世界大战》、 《隐身人》等;而我们耳熟能 详的一些词汇,从“生态学”到“火星人入侵”,都是因威尔斯的作品而被人熟知。他是一个不想预言什么的预言家,他谦虚地称自己的作品是 “梦里是真,醒来 全是空”,但他在作品中对未来的描摹,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一印证而更加令人瞠目。 
————————————————————————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年9月21日1946年8月13日),英国著名小说家,新闻记者政治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他创作的科幻小说对该领域影响深远,如“时间旅行”、“外星人”、“反乌托邦”等都是20世纪科幻小说中的主流话题。
 早年生活
威尔斯1866年出生于肯特郡布朗利Bromley)一个贫寒的家庭。父母都做过仆人。父亲约瑟夫曾经是职业板球运动员,后来经营一家五金店铺。母亲尼尔则一直给有钱人家做仆人。
1880年,由于父亲的店铺倒闭,威尔斯只好辍学到温泽的一家布店做学徒。但是他在这里的工作没有得到店主的满意,1个月以后他就不得不离开,到萨墨塞特郡当了很短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后来还在苏塞克斯郡的一个小镇上给一个药剂师当助手。1881年4月,他又来到朴次茅斯的一个布店作了两年学徒。令人无法忍受的学徒生活迫使他最终离去,在苏塞克斯郡的一家文法学校得到一个助教职位。
1884年他得到助学金(每星期一个基尼),进入了英国皇家科学院的前身堪津顿科学师范学校。他在这里学习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生物学。其中他的生物学老师是著名的进化论科学家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他后来的科幻小说写作受赫胥黎的进化论思想影响很大。1890年他以动物学的优异成绩获得了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理学学士学位。从1891年1893年在伦敦大学函授学院教授生物学。
[创作生涯Bantam经典版《时间机器》封面
从1891年开始,威尔斯为一些报刊撰写文章。1893年患上了肺出血,休养期间,开始写作短篇小说散文评论,同时也开始了科普创作,例如《百万年的人》(The Man of the Year Million)中他大胆设想在自然选择影响下未来人类的形象,巨大的眼睛,细长的手。
随后《全国观察家》发表了威尔斯关于时间旅行的设想的连载文章,后来在1895年把这些文章改为《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的小说发行。此书的出版引起轰动,也奠定了他作为科幻小说作家的声誉。
此后,他又陆续发表了《莫洛博士岛》(The Island of Dr. Moreau)、《隐身人》(The Invisible Man)、《世界大战》(The War of the Worlds)、《神的食物》等科幻小说,还写了大量的论文长篇小说
20世纪以后,除了科幻小说以外,威尔斯还从幽默小说《爱情和鲁雅轩》开始,创作了一系列以《托诺-邦盖》为代表的反映英国中下层社会的写实小说,但是知名度不如科幻小说。
 社会活动
少年时学徒的经历,使威尔斯形成了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并且始终贯穿着他的一生。
他接受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他自称“从学生时代起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科幻小说创作,也是他试图通过教育和科学技术改造社会的一种尝试和努力。但是他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而是热衷于改良主义,他称自己是一个“保守的社会主义者”。他不赞成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但是认为有必要消灭资本主义社会里无政府状态。
1903年,威尔斯成为标榜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团体费边社社员。对于费边社温和的、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他仍然认为过于激进。而他对年轻成员的影响和个人领袖欲的膨胀,使他和费边社的领导成员肖伯纳等发生不合,最后退出了这个组织。他的长篇小说《安·维尼罗卡》(Ann Veronica)和《新马基雅弗利》(The New Machiavelli)反映的就是他在这段时期的生活经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用了1年时间完成了100多万字的《世界史纲》(The Outline of History),这本著作展现了他作为历史学家的一面。
威尔斯还在1920年1934年访问苏联,受到了列宁斯大林的接见。他虽然不大理解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仍然作了比较真实的报道。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晚年
1920年代以后,威尔斯转向政论性小说创作,借科幻小说的形式,来宣传他的改革理想,但整体上被认为缺乏艺术特色。
1946年威尔斯在伦敦去世。他晚年的作品转向了灵魂宗教道德等一面。
作品风格
威尔斯善于把科学知识通俗化,并通过小说将其突出出来,正是这种才能使他的科幻小说深受读者欢迎。
他的科幻小说常常具有讽刺性,而显现威尔斯一贯的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意识,而且这也成为了威尔斯独特的写作风格。
威尔斯的科幻小说以軟科幻为 主,主要描写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未来世界的影响,以及这些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政治冲突也就成为了他的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的作品也展现了未 来科技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在他的作品中科技不仅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也同时产生反作用,他认为科学并不一定是人类的伙伴。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科学技术给人类 带来的威胁:外星人入侵,社会暴政、战争、人种变异、太阳消亡。
威尔斯的创作方法对当时及后世英国和世界科学幻想小说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他的《当睡者醒来时》开创了科幻小说中重要的一支血脉:“反乌托邦”小说。后来俄罗斯(苏联)作家亚米扎京的《我们》、英国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还有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都继承了这一传统。他在许多小说中对“大脑袋”的外星人的描述成了科幻小说中历来对外星人的“标准形象”。
他的科幻小说也遭到了一些科幻小说家的批评,他们认为应该把更多的信念放在人类的灵魂和精神之上。
 主要作品
【威尔斯与《世界史纲》】 
自1927年商务印书馆引介《世界史纲》以来,韦尔斯的这本大作便风行中国数十年不衰,且有文、白译本数种,直至今天不断重版再印,当然有其独到的价值所在。该书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总销量达数百万册之多,是世界性的超级畅销书。 

著述巨型通史在西方素有传统,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谟的《英国史》和基佐的《法国文明 史》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世界史纲》当然不能跟这些文艺复兴以来的不朽巨作相提并论,不但篇幅上显单薄,学理上更是有所不逮,充其量是一本通俗的世界 史。即使起同时代人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来,在深度和广度上也难以比肩。但它也有突出之处,体现了作品与作者鲜明的二十世纪特色。 

最为明显的是,此书开全史风气之先。韦尔斯在导言中指出,“吾人对于全世界人类史中普通之事实 宜具共通之知识,其需要在过去数年之惨变中极为显著”。这里所谓“数年之惨变”,指的当然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重创了西方文明,也令幸存者深感整个人 类的命运被牢牢地拴了一起。作为对西方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危机的回应,作者从人类大同和世界进步的角度讲述整个人类文明史,坚信“世固有通塞,而世界则常在 进步中”,这与施宾格勒在战后所流露的悲观绝望恰成对照。从这点来看,韦尔斯依旧跟战前一样,纸和笔启发着人们进行思考。不过既然作者的设想读者仍然是西 方人,所谓的“世界史纲”从内容结构上看,仍不免以西方史为主,只不过点缀上了一些包括阿拉伯世界和中国在内的其他文明而已。“世界”两字更多的是落实在 它将全球人类系于一体的史识上。 

如果我们同意“史学的根本在于尽量重建既往的真相,作合理而正确的解释”这类判断的话,那《世 界史纲》的价值便相当小了。当代史学纷繁复杂,脉络广延,且不断在客观研究与主观判断之间摇摆,但总体趋向是实证化与去文学。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日趋紧 密,其研究主题的描述性和断代性极强。《世界史纲》这类作品在西方的地位早一落千丈,少人问津。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今天的西方已经没有人能著述这样 的流行通史了。 

韦尔斯不是一位历史学家,其实也很难说是一位小说家,按史学名家巴赞的话说,韦尔斯的小说“只 能算故事:人物可信,但没有令人难忘的虽属虚构但近似生活的情景”。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一个“文人”,博学多识、多才多艺,文笔优美更兼胸怀天下。夏志 清在评论A. 赫胥黎的时候指出,小说仅是这类人“表达自己意见、自己对宇宙、人生各种问题看法的文艺形式之一种而已”。韦尔斯是自学成才,学养上可能不如赫胥黎这些现 代人文主义大师,但他对社会状况有深刻的认识,加上想像丰富,所写的小说、时评和史学著作中均浸透着强烈的个人社会观与世界观。这当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他的 科幻小说,多数已成经典,直到今天仍然拥有广大的读者。 

从《世界史纲》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作者借史叙事讲世界未来、用人类文明的光辉发展鼓舞民众的 一腔热情。如此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在20世纪悲观、虚无、荒诞心态占据绝对上风的思想世界中独树一帜。或许可以说,在今天阅读此书的收获是能够了解简明扼 要的西洋、享受阅读优美文字的快感,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前途增添一点信心。 
在《世界史纲》的中文译本中,吴文藻、谢冰心等合译的白话本自20世纪70年代译出之后,数十 年内屡有重印,已成标准版本。此次世纪出版集团重印20年代梁思成等合译的文言文本,其首要目的当然是引荐民国时期的学术思潮与动向。不过综观全书,虽以 文言译出,但通俗流畅、走笔精致,似仍具备相当的可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