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軍(84個軍)[編輯]
在1928年7月國民政府開始研究裁兵時,屬國民革命軍名下的軍隊,有八十四個軍約三百個師,共二百二十萬人。當中尚未包括東北、四川及雲南等地的部隊。而且軍隊質素非常參差,不少是投誠及收編而成。1928至1929年曾開始編遣工作,計劃將國民革命軍縮編成六十五個師共八十萬人,亦有訂明國軍最高指揮權在國民政府。但不久國民黨內實力軍人即互以兵戎相見,先後發生蔣桂戰爭(參看李宗仁)、中原大戰等多場國民黨內戰,加上對共產黨圍剿及用兵,編遣計劃及軍隊國家化的計劃遂無疾而終。
國軍編遣計畫(60個師)[編輯]
1935年之後,中國共產黨在圍剿下遭到重創,各地軍閥在多次衝突失敗後大多服從國民政府的指揮,中國局勢暫時處於平息的狀態;為了應對日本帝國逐步上升的威脅,國民政府在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下,預定將體制混亂、編制五花八門的各類師團進行統一化調整並配發新式武器裝備及德國軍事訓練來強化戰鬥力。整編目標計劃將當時全國正規軍力縮減成60個師約70萬人,這項工作以中央軍優先進行,到1937年對日抗戰前已完成20個師的整編行動。最後因對日抗戰爆發而被迫中斷,不過這項調整師編制仍成功推廣到各系軍隊之中,抗戰以後的師團都是以這套調整師體制進行整補與戰力規劃。
戰區(行營)>北翼方面軍(前後左右中東西南北,轄2~5兵團)>兵團(轄2~5集團軍)>集團軍(轄3~5軍以上)>軍團(轄2軍)>軍(轄3~5師)>路軍(轄2師)
抗戰擴編(120個軍,354個師)[編輯]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國軍大幅擴編。至1945年,國軍共有120個軍、354個師,此外尚有獨立旅、獨立團等。據統計,八年抗戰中,國軍中陸軍傷亡將士三百萬人以上,當中將級軍官陣亡已超過二百名,中下級軍官更大幅傷亡。此外,抗戰期間國軍亦首次離開中國,組成遠征軍,到緬甸與英印軍共同作戰,且亦屢有勝果。
戰區[編輯]
抗戰期間,中國被劃為多個戰區。
其序列大致如下:
| 戰區 | 所轄地區 (1937年8月底) | 司令長官 (1937年8月底) | 所轄地區 (1939年初) | 司令長官 (1939年初) | 所轄地區 (1945年2月) | 司令長官 (1945年2月) |
|---|---|---|---|---|---|---|
| 第一戰區 | 河北北部 山東北部 | 蔣中正 | 河南、安徽北部 | 衛立煌 | 胡宗南 | |
| 第二戰區 | 山西、察哈爾、綏遠 | 閻錫山 | 山西、陝西北部 | 閻錫山 | 閻錫山 | |
| 第三戰區 | 江蘇、浙江 | 馮玉祥 (後由蔣中正兼) | 浙江、福建、 江蘇及安徽南部 | 顧祝同 | 顧祝同 | |
| 第四戰區 | 廣東、福建 | 何應欽 | 廣東、廣西 | 張發奎 | -- | -- |
| 第五戰區 | 山東南部 江蘇北部 | 蔣中正 (後由李宗仁任) | 安徽、湖北北部 及河南南部 | 李宗仁 | 劉峙 | |
| 第六戰區 | 湖北西部 | 孫連仲 | ||||
| 第七戰區 | 廣東 | 余漢謀 | ||||
| 第八戰區 | 綏遠、寧夏、 甘肅、青海 | 朱紹良 | 朱紹良 | |||
| 第九戰區 | 湖北南部、湖南 江西 | 陳誠 (後由薛岳代理) | 薛岳 | |||
| 第十戰區 | 陝西 | 蔣鼎文 | 安徽 | 李品仙 | ||
| 第十一戰區 | 平津地區 | 孫連仲 | ||||
| 第十二戰區 | 察哈爾 | 傅作義 |
國民革命軍將官陣亡殉國名單(師級以上)[編輯]
| 姓名 | 軍銜 | 職務 | 時間 | 殉國地點 | 備註 |
|---|---|---|---|---|---|
| 佟麟閣 | 上將(追授) | 29軍副軍長 | 1937年7月28日 | 河北南苑 | |
| 趙登禹 | 上將(追授) | 132師師長 | 1937年7月28日 | 河北南苑 | |
| 郝夢齡 | 上將 | 9軍軍長 | 1937年10月16日 | 山西忻口 | |
| 劉家麒 | 中將 | 54師師長 | 1937年10月16日 | 山西忻口 | |
| 吳克仁 | 中將 | 67軍軍長 | 1937年11月9日 | 江蘇松江 | |
| 高志航 | 空軍少將(追授) | 空軍驅逐機司令 | 1937年11月21日 | 河南周家口 | |
| 夏國璋 | 中將 | 172師副師長 | 1937年11月21日 | 浙江湖州吳興 | |
| 吳國璋 | 中將 | 75師副師長 | 1937年11月26日 | 浙江湖州 | |
| 饒國華 | 上將(追授) | 145師師長 | 1937年11月30日 | 安徽廣德 | 自戕 |
| 蕭山令 | 中將 | 憲兵副司令 | 1937年12月12日 | 南京 | |
| 姚中英 | 少將 | 156師參謀長 | 1937年12月12日 | 南京 | |
| 司徒非 | 少將 | 160師參謀長 | 1937年12月12日 | 南京 | |
| 劉震東 | 中將 | 第五戰區第二路游擊司令 | 1938年2月22日 | 山東莒縣 | |
| 王銘章 | 上將(追授) | 122師師長 | 1938年3月17日 | 山東滕縣 | |
| 鄒紹孟 | 少將 | 124師參謀長 | 1938年3月17日 | 山東滕縣 | |
| 趙渭濱 | 少將 | 122師參謀長 | 1938年3月17日 | 山東滕縣 | |
| 范庭蘭 | 少將 | 豫北別動隊第五總隊總隊長 | 1938年3月28日 | 河南修武 | |
| 劉桂五 | 少將 | 騎兵第六師師長 | 1938年4月22日 | 綏遠武川 | |
| 周元 | 中將 | 173師副師長 | 1938年5月9日 | 山東蒙城 | |
| 李必藩 | 中將 | 23師師長 | 1938年5月14日 | 山東菏澤 | 自戕 |
| 黃啟東 | 少將 | 23師參謀長 | 1938年5月14日 | 山東菏澤 | 自戕 |
| 方叔洪 | 中將 | 114師師長 | 1938年6月 | 山東菏澤馮家場 | |
| 傅忠貴 | 少將 | 魯北游擊司令 | 1938年9月23日 | 山東 | |
| 馮安邦 | 中將 | 42軍軍長 | 1938年11月3日 | 湖北襄陽 | |
| 林英燦 | 少將 | 152師副師長 | 1939年1月13日 | 廣東清遠 | |
| 李鞏良 | 中將 | 軍訓部輜重總監 | 1939年3月7日 | 陝西西安 | |
| 張諝行 | 中將 | 第一戰區副參謀長 | 1939年3月7日 | 陝西西安 | |
| 王禹九 | 少將 | 79軍參謀處長 | 1939年3月26日 | 江西高安 | |
| 陳安寶 | 中將 | 29軍軍長 | 1939年5月6日 | 江西龍里 | |
| 唐聚五 | 少將 | 東北游擊司令 | 1939年5月18日 | 河北遷安 | |
| 韓炳宸 | 少將 | 山東第十三區保安副司令 | 1939年1月9日 | 山東萊陽 | |
| 馬玉仁 | 中將 | 江蘇第一路游擊司令 | 1940年1月3日 | 江蘇望鄉台 | |
| 丁炳權 | 中將 | 197師師長 | 1940年1月25日 | 江西武寧 | |
| 鄭作民 | 中將 | 2軍副軍長 | 1940年2月3日 | 廣西崑崙 | |
| 鍾毅 | 中將 | 173師師長 | 1940年5月9日 | 湖北蒼台 | 自戕 |
| 張自忠 | 上將(追授) | 33集團軍總司令 | 1940年5月16日 | 湖北南瓜店 | |
| 張敬 | 少將 | 33集團軍高參 | 1940年5月16日 | 湖北南瓜店 | |
| 戴民權 | 中將 | 豫南遊擊第五縱隊司令 | 1940年5月 | 河南遂平 | |
| 王竣 | 中將 | 新27師師長 | 1941年5月9日 | 山西台寨 | |
| 梁希賢 | 少將 | 新27師副師長 | 1941年5月9日 | 山西台寨 | 自戕 |
| 陳文杞 | 少將 | 新27師參謀長 | 1941年5月9日 | 山西台寨 | |
| 唐淮源 | 上將 | 3軍軍長 | 1941年5月12日 | 山西懸山 | 自戕 |
| 寸性奇 | 中將 | 12師師長 | 1941年5月13日 | 山西毛家灣 | 自戕 |
| 金崇印 | 少將 | 17軍參謀長 | 1941年9月16日 | 山西橫水鎮 | |
| 石作衡 | 中將 | 70師師長 | 1941年9月6日 | 山西絳縣 | |
| 賴傳湘 | 中將 | 190師副師長 | 1941年9月24日 | 湖南梁家段 | |
| 朱實夫 | 少將 | 新3師副師長 | 1941年9月25日 | 甘肅 | |
| 李翰卿 | 中將 | 57師步兵指揮官 | 1941年9月27日 | 江西上高 | |
| 武士敏 | 中將 | 98軍軍長 | 1941年9月29日 | 山西東峪 | |
| 朱世勤 | 中將 | 暫30師師長 | 1942年5月4日 | 山東潘庄 | |
| 郭子斌 | 少將 | 暫30師副師長 | 1942年5月4日 | 山東潘庄 | |
| 左權 | 少將 | 18集團軍副總參謀長 | 1942年5月25日 | 山西遼縣 | |
| 戴安瀾 | 中將 | 200師師長 | 1942年5月26日 | 緬甸茅邦村 | |
| 王鳳山 | 少將 | 暫45師師長 | 1942年6月23日 | 山西張翁村 | |
| 胡義賓 | 少將 | 96師副師長 | 1942年7月 | 緬甸埋通 | |
| 張慶澍 | 少將 | 魯蘇戰區高參 | 1942年8月 | 山東唐王山 | |
| 周復 | 中將 | 魯蘇戰區政治部主任 | 1943年2月21日 | 山東城頂山 | |
| 張少舫 | 少將 | 113師參謀長 | 1943年2月21日 | 山東城頂山 | |
| 高道先 | 少將 | 山東鐵道破壞總隊長 | 1943年5月 | 山東 | |
| 江春炎 | 少將 | 114師參謀長 | 1943年7月4日 | 山東鄒縣 | |
| 彭士量 | 中將(追授) | 暫5師師長 | 1943年11月15日 | 湖南常德石門 | |
| 許國璋 | 中將 | 150師師長 | 1943年11月21日 | 湖南諏市 | 自戕 |
| 孫明瑾 | 中將 | 預10師師長 | 1943年12月1日 | 湖南常德 | |
| 盧廣偉 | 少將 | 騎8師副師長 | 1944年5月5日 | 安徽潁上 | |
| 李家鈺 | 上將 | 36集團軍總司令 | 1944年5月21日 | 河南秦家坡 | |
| 陳紹堂 | 少將 | 104師步兵指揮官 | 1944年5月21日 | 河南秦家坡 | |
| 周鼎銘 | 少將 | 36集團軍副官處長 | 1944年5月21日 | 河南秦家坡 | |
| 王劍岳 | 少將 | 8師副師長 | 1944年6月10日 | 河南靈寶 | |
| 王甲本 | 中將 | 79軍軍長 | 1944年9月7日 | 湖南東安 | |
| 闞維雍 | 中將(追授) | 131師師長 | 1944年11月10日 | 廣西桂林 | 自戕 |
| 陳濟恆 | 中將 | 桂林防守司令部參謀長 | 1944年11月10日 | 廣西桂林 | 自戕 |
| 呂旃蒙 | 少將(追授) | 31軍參謀長 | 1944年11月10日 | 廣西桂林 | |
| 齊學啟 | 中將 | 38師副師長 | 1945年5月13日 | 緬甸仰光 | |
| 胡旭盱 | 少將 | 第三戰區第一突擊隊司令 | 1945年6月 | 浙江孝豐 |
行動歷史[編輯]
以下是與國民革命軍直接相關的戰爭與戰役。
中華民國統一時期[編輯]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