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也要研究游擊戰 人民要革命更是少不了


茉莉花鑰匙

Google一下“游擊戰”,獲得以下部分內容,拿來拋磚引玉,供有意者一閱和研究。


1930年冬天,井岡山上的毛澤東曾寫過一副對聯: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後來上聯就形成了著名的游擊戰16字訣。
1.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退我追,敵疲我打,游擊戰里操勝算。

游擊戰爭雕像
游是走,擊是打,游而不擊是逃跑主義,擊而不游是拚命主義,游擊戰的精髓是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疲我打,敵逃我追。遵循合理選擇作戰地點,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選擇作戰時機,戰斗結束迅速撤退五項基本原則的作戰方式,叫做游擊戰。
—————————————————————————


 游擊戰簡介
  

抗戰時期,敵後的游擊戰
游擊戰是非正規作戰。以襲擊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動性、靈活性、主動性、進攻性和速決性,並能廣泛動員群眾投入戰爭。

游擊戰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512年的吳楚之戰中,就有游擊性質的作戰行動。相傳為黃帝風後撰寫的《握奇經》認為:“游軍之形,乍動乍靜,避實擊虛,視贏撓盛,結陳趨地,斷繞四經。”對游擊部隊的作戰行動,作了生動的描述。而在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詳細使用游擊戰戰術的人是楚漢時期漢的大將彭越。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中,游擊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根據敵強己弱的特點,依託根據地堅持游擊戰,保存和發展了自己。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大規模、長時期地開展游擊戰,抗擊了60%以上的侵華日軍和95%以上的偽軍。解放戰爭時期,游擊戰有力地配合了正規戰。長期的革命戰爭,使中國人民創造了許多獨具特色的游擊戰戰法,如破襲戰、地雷戰、麻雀戰、伏擊戰、地道戰、圍困戰等。這些靈活機動的戰法,顯示了中國革命游擊戰爭的豐富多彩。


理論和原則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發展了游擊戰的
游擊戰

理論和原則,主要有:
  1.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是游擊戰的基本原則;
  2.以襲擊為主的進攻,是游擊戰的基本作戰形式;
  3.革命根據地,是游擊戰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依託;
  4.在一定條件下,游擊戰可以作為某個戰略階段的主要作戰形式;
  5.戰略上的集中指揮與戰役戰鬥上的分散指揮相結合,是游擊戰的指揮原則;
  6.游擊戰要向正規戰發展。
  7.游擊戰因兵力少而突擊力弱,很難獨立地解決整個戰爭問題,只有積極創造條件,使游擊隊發展成正規軍,使正規戰與游擊戰緊密配合,才能加快戰爭勝利的進程。
游擊戰內容
  

游擊戰

游擊戰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世界其他一些國家也開展過游擊戰。中國人民對游擊戰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中國人民創造了許多適合本國情況的游擊戰法,為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如破襲戰、地雷戰、麻雀戰、襲擊戰、伏擊戰、地道戰、圍困戰,等等。分散流動的作戰形式。它以襲擊為主要手段,出沒無常地攻擊和襲擾敵人,達到殲滅或消耗敵人的目的。游擊戰是一種非正規作戰,無固定的作戰線,較正規戰具有更大的主動性、靈活性、進攻性、速決性和流動性。

游擊戰通常不能決定戰爭命運,它的戰略任務是輔助正規戰和把自身發展成為正規戰,以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革命戰爭的游擊戰,是被壓迫的人民或被侵略的民族,反抗壓迫或侵略的一種群眾性的武裝斗爭形式,在革命戰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曾經起到以弱勝強的重大作用。

中國古代兵書史籍對游擊戰有生動的記述。“游擊”一詞,最早見於漢初。《漢書•匈奴傳》載:"貳師解而引歸,與單於連斗十餘日。游擊無所得。"漢高祖設置游擊將軍,把游擊部隊稱為"游兵""游騎""游軍"《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載:"漢王三年,彭越常往來為漢游兵,擊楚,絕其後糧於梁地。"這里說的游兵的作戰行動,是游擊戰性質的。《握奇經•八陣總述》“游軍”一節記述:“游軍之形,乍動乍靜,避實擊虛,視羸撓盛,結陳()趨地,斷繞四徑。後賢審之,勢無常定。”這是對游擊戰特點的生動描述。


經典戰例

中國古代游擊戰

公元前512年,吳王闔閭准備攻打楚國,採納了伍子胥提出的先疲楚後決戰的建議,先派部分兵力到楚國許多地方以游擊戰襲擾楚軍,達6年之久,致使楚軍疲憊不堪,爾後派主力入楚決戰,大敗楚軍。

中國歷史上較大的農民戰爭,都曾把游擊戰作為一種重要的作戰形式。唐末黃巢領導的起義,明末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起義,清朝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在農民軍處於弱小時期,大都採用出沒無常,避實擊虛,聲東擊西,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的游擊戰法,常使官軍顧此失彼、腹背受擊,疲於奔命。這種農民戰爭中的游擊戰,曾在反抗和推翻封建王朝的斗爭中起過重要作用。


抗日戰爭游擊戰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武裝在日軍敵後的游擊戰給侵華日軍造成了相當的兵員損失,削弱了日軍“以戰養戰”搜刮淪陷區支撐前線的能力,據19388月至19405月在華北方面軍參謀部任職的加登幸太郎說:“現在回憶起來,我在任時,整個方面軍一天平均死傷50名。50名雖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離開戰列,是大消耗戰”。

越戰中,越共武裝進行游擊作戰

越南戰爭游擊戰

越南戰爭(簡稱越戰)可說是近代最成功的例子之一:越共軍隊先用游擊戰的型態和法國對抗,獲得效果;在美國大規模介入之後,即使美軍使用現代化的裝備與精良的武器,游擊戰的型態依然使美軍吃不消,最後終於擊敗美國。

其他國家的游擊戰

游擊戰在世界許多國家也有較長的歷史和輝煌的戰績。在13371453年百年戰爭中,法國人民組織農民和城市貧民游擊隊,進行了長期的抗英游擊戰,最終配合正規軍驅敵出國,收復失地。在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中,18081814年西班牙抗法戰爭中,1812年俄國抗擊拿破侖入侵的戰爭中,這些國家人民所進行的游擊戰,有力地配合了正規戰,對戰勝侵略者發揮了重大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些被侵略國家的人民所進行的游擊戰,對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到了偉大的戰略作用。戰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以長期的游擊戰抗擊侵略者,發展、壯大革命力量,贏得了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獨立。印度支那、阿富汗人民,在反侵略戰爭中,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創造了農村游擊戰與城市游擊戰相配合,襲擊戰與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打武裝直升機相配合的新經驗。

下面略舉幾例:

1、美國獨立戰爭獨立戰爭期間,“一分鍾人”(Minutemen,又作瞬息民兵)在北美享有盛譽,它指的是反抗英軍、追求自治的武裝村民,他們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因為他們行動特別迅速,只要一聽到警報,在一分鍾內就能集合起來,立即投入戰斗,在整個戰爭期間四處襲擾英軍,讓英國人吃盡了苦頭。

  2、阿富汗面對蘇聯入侵時所採用的游擊戰,讓蘇聯軍方吃不消,間接造成蘇聯的瓦解。
七條戰術原則
  

游擊戰

另外,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元帥也總結出七條游擊戰術原則,與毛澤東等人頗為相似:
  (1)集中作戰,分散游擊;
  (2)紅軍作戰盡量號召群眾參加;
  (3)敵情不明,不與作戰;
  (4)敵進我退,敵退我進;
  (5)對敵採取跑圈的形式;
  (6)對遠距離的敵人,先動員群眾擾亂敵人,再採取突擊的方式;
7)敵人如有堅固防禦工事,不與作戰。

游擊戰因兵力少而火力弱,很難獨立地進行長時間作戰,只有積極創造條件,以機動力、主動出擊化整為零,消耗敵人戰力、拖延敵人行動、誤導敵人方向,形成敵人心理壓力才可能致勝。


中國特色游擊戰

戰斗方式

游擊戰因兵力少而火力弱,很難獨立地進行長時間作戰,只有積極創造條件,以機動力、主動出擊化整為零,消耗敵人戰力、拖延敵人行動、誤導敵人方向,形成敵人心理壓力才可能致勝。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中,游擊戰是人民戰爭的重要作戰形式之一,相當長的時期內曾作為一種主要作戰形式。土地革命戰爭初期,弱小的紅軍依託根據地,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發展壯大了革命武裝力量。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發動群眾,武裝群眾,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和人民政權,廣泛開展敵後游擊戰,形成了一個廣闊的敵後戰場,抗擊着64%的侵華日軍和95%以上的偽軍。解放戰爭時期,游擊戰有力地配合了正規戰,對解放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大的輔助作用。

游擊戰的主要戰法是襲擊,依據襲擊對象、目的和方式的不同,一般分為襲擊戰、伏擊戰、破擊戰、襲擾戰等。中國人民在革命戰爭實踐中,還創造了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圍困戰等豐富多彩的游擊戰法。這些戰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


戰斗種類
  襲擊戰,是乘敵不備,對其實施突然攻擊的戰法。通常選擇戰鬥力

不強,防備不嚴,便於襲擊的駐止之敵或運動之敵,以迅速而突然的動作,速戰速決,快打

快撤。

伏擊戰,是襲擊運動之敵的戰法。分為待伏和誘伏,待敵或誘敵進入伏擊圈時襲擊之。伏擊戰要求秘密隱蔽,突然發起攻擊,速決殲敵,快打快撤。

  破擊戰,是以破壞敵方重要軍事目標為主的一種戰法。也稱破襲戰。破擊戰的目標,通常是敵方的交通運輸線、後方補給系統、指揮通信系統和重要技術兵器基地等。目的是為了造成敵方交通癱瘓,指揮失靈,補給困難,力量削弱和精神緊張。進行破擊戰,必須有周密細致的組織計劃和充分的技術准備,以出敵不意的方法和行動實施之。
  

敵後游擊戰

襲擾戰,是游擊隊、民兵和群眾相配合,以各種詭詐的手段,殺傷、毀壞、恐嚇、擾亂、疲憊敵人的一種戰法。通常由游擊隊和民兵以單兵或小組進行襲擾活動,使用各種方式和手段殺傷敵有生力量,製造各種假象,虛張聲勢,迷惑敵人。

地雷戰,是以地雷為主要武器殺傷敵人的戰法。通常與地道戰、麻雀戰結合運用,以殺傷、消耗敵人,封鎖和限制敵方的行動。

地道戰,是依託地道工程打擊敵人的戰法,通常與火力戰、地雷戰、麻雀戰相結合,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麻雀戰,是小群分散兵力狙擊襲擾敵方的戰法。通常是三五成群,忽聚忽散,時隱時現,出沒無常,靈活機動地殺傷、消耗、迷惑、疲憊敵人。

圍困戰,是對駐止孤立之敵的戰法。通常是包圍封鎖固守之敵,切斷其與外部的聯系,斷絕其物資供應,陷敵於彈盡糧絕的困境,並結合政治攻勢,逼迫其投降或為殲滅該敵創造條件。


游擊戰前景

在未來戰爭中,游擊戰仍然是一種重要的作戰形式。隨着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新式武器裝備不斷出現,游擊戰將出現許多新的特點,對游擊武裝的生存能力、機動能力、作戰能力和指揮藝術將提出更高的要求。游擊武裝要做到能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打武裝直升機,能防核、防化學、防生物武器,並把破襲敵方的交通運輸線、後方補給系統與通信偵察系統,癱瘓敵方的供給能力和指揮活動,作為重要任務。


對游擊戰評價

正面

是一種以弱勝強的戰術,而且由於需要堅實的群眾基礎以及熟悉的地形,通常應用於反侵略一方,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保存自己、打擊敵人,最終奪取勝利,這是一種戰爭藝術。

反面

  但是,如果將游擊戰的戰法用作於恐怖主義,則會大大的降低了游擊戰的積極性。這樣的話,“融於群眾”就成為了利用平民當作擋箭牌,這樣違反人道主義原則。這樣的“游擊戰”是一種持久戰,大大增強了戰爭的殘酷性。嚴格的說,伊拉克反美武裝的汽車炸彈、路邊炸彈等及一些恐怖組織的破壞行為不算作一種游擊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