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馮驥才:中國大陸教育的失敗源於欺騙

 馮驥才:中國大陸教育的失敗源於欺騙

馮驥才:在普世文明國家中,教育是中立的,不給任何黨派作廣告。我們的大中小學反其道而行,恰恰成了黨派的廣告牌,還在牌下公然打出政治課的招牌,把欺騙灌給學生洗腦。我上學時就是這套騙人的玩藝兒,現在仍是! 舊大學裡,教授治校、學生自治的治校理念根深蒂固。隨著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對自身價值和現實使命的自覺,西方教育成功的重要一點是「教育獨立」,此觀念一經引入,便深入人心,博得共識,成為近代中國教育進步最主要的推動力。 清末,章太炎在《代議然否論》中已提出設想:「學校者,使人知識精明,道行堅厲,不當隸政府,惟小學與海陸軍學校屬之,其他學校皆獨立。」其旨在擺脫政府對中等以上學校的干預,保證學術、教育的自由發展。民國後,這一理念得以伸張。 
1915年6月15日,蔡元培發表《不肯再任北大校長的宣言》時即聲稱:「我絕不能再做政府任命的校長,半官僚的性質,便生出許多官僚的關係,天天有一大堆無聊的照例公文,常常派一些一知半解的官員來視察,我絕對不能再做不自由的校長,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 1930年,蔡元培為《教育大辭書》編寫「大學教育」詞條稱:「近代思想自由之公例,既被公認,能完全實現之者,卻惟大學。大學教員所發表之思想,不但不受任何宗教或政黨...更多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