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零八宪章: 项小凯:极权下的分裂

零八宪章: 项小凯:极权下的分裂

极权政治的始作俑者列宁在发表演说.早在1918年,俄国就实现了一党民主制



在今天,如果还有谁去讨论,一党制究竟有没有民主,就好比在讨论,太阳是否围绕地球旋转一样,对於一个具有基本常识的人来说,基本毫无谈论的必要。
然而,这一类的话题,还是出现了。近日,香港一个传媒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中国政改的前途,是一党民主化。更有意思的是,这个话题,还引起了很多人煞有介事的争论。这看似荒诞不经,却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事实:中国的政治生态,在话语层面与实践层面,存在着严重的分裂。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个明显现象,就是一个心智正常人的思维方式,完全无法与体制的这种话语模式兼容。
要解释这种现象,需要从体制的溯源中寻找原因。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列宁式政党,发展出一套自身特有的话语体系。统治者根据自身需要,对一些关键的概念,重新给予定义.在极权的语境中,像自由、民主、法治这样的词语,它们的含义,经常被扭曲得面目全非。
历史上,列宁是这种分裂的始作俑者。在政治斗争中,列宁创造出一套建党理论。列宁声称,只有无产阶级的先锋分子,才具有革命的领导权,并以此为依据,发明了“民主集中制”。这与同时代的德国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所主张的民主体制,截然不同。本质上,这是一种反民主的专制主义.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俄国举行立宪选举,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仅获得少数席位。次年1月,列宁调用军队,强行驱散议会,并向抗议的民众开枪射击,造成“一?五惨案”。布尔什维克从此踏上独裁舞台。同时,列宁打压温和的马克思主义派孟什维克,并成立秘密情报机构契卡(苏联克格勃的前身),以“反革命”的罪名,拘捕镇压异己分子。以民主之名,行血腥专制之实;自诞生之日起,极权政治,就带有深刻的分裂属性。
极权的话语方式,并不是要听众同意,而是要听众服从。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对於极权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人们完全接受它的意志。受到这种逻辑分裂的影响,处在极权统治之下的人们,也经常形成分裂的人格。他们既可以一边经受饿死人的飢荒,一边痛斥外国的腐朽没落;也能够一面承受政治的腥风血雨,一面高歌讚扬领袖的英明伟大,以及在其统治之下的美好生活。
即便是今天,这种分裂型人格,也并不少见。曾经一位北京大学的学生,在来访的美国总统面前,激烈批判美国式的自由。但在数年之后,这位学生与一名美国人结婚,并远赴美国生活。还有更多的人,在一些场合,痛骂日本抵制日货,而在另一些场合,却又四处搜寻日本的动漫AV,大饱眼福。更不用说,那些在公开场合反“西方”骂“西方”的官员,却将财富与配偶子女,不远万里,偷偷送到“西方”安置。
话语与实践的分裂,是极权的内在属性,而分裂型人格,既是极权统治下的特产,也是维持极权的基础.否则,一个逻辑正常的人,必然会从种种现实之中,得出极不利於极权统治的结论。
而在极权治下,拒绝这种人格分裂的人,犹如那位在童话中,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自然会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毕竟,还有大批的人,不但要颂讚皇帝新衣的豪华,而且已经踊跃上前,一并脱光了衣服,为之献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