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炮火》是一本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肃史书,由美国著名女作家巴巴拉·W·塔奇曼撰写。原书1962年在美国出版后,就引起了美国学术界和政界的重视。《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威廉·L·夏勒如此评价此书:“当代最佳书籍之一……全书从头到尾都吸引着我”。美国总统肯尼迪也曾以此书作为外交礼物赠给外国友人,并向多人推荐。
然而,此书究竟有什么吸引人之处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28日正式打响,《八月炮火》重点就是展示战争爆发后一个月左右德法之间那段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而又鲜为人知的战争历史。
德皇威廉久有称霸欧洲大陆的野心,早就制定好入侵法国的“史里芬计划”;法国人自1870年色当大败之后,对邻居德国就耿耿于怀,数十年来一直在卧薪尝胆,等待着时机雪耻,也制定好了志在复仇的“十七号计划”。
从战前双方的计划分析,德国人就已经占尽先机:“史里芬”计划核心是模仿古代汉尼拔在坎尼的两面包抄战略,从法国人所忽视的比利时边境入侵法国,让德军主力从侧翼绕道至布置在德法边境的法军主力背后,然后再前后夹击,在短时间内彻底击溃法军。
法国军队上上下下都被伟大的复仇事业冲昏头脑,完全无视德国人侧翼包抄战略的风险,盲目发起进攻,因此自战争爆发的那刻起,法国就陷入了灾难:法军在霞飞为首的总参谋部指挥下,不顾一切地在法德边境发起了进攻;而德军则按既定的“史里芬”计划,从法比边境杀入法国,仅仅数天后就直插巴黎,眼看就要完成战略包抄,将法国军队主力歼灭殆尽!……
如果德军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也许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不到一个月,法国就要灰头土脸地投降德国,欧洲历史的进程也许就将完全改变。
就在这最后的关键时刻,转机却莫名其妙地到来了!
德国前方指挥官迫于军队进攻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强烈要求改变计划,直接从巴黎前方转向,完成包抄计划。
德军进攻方向上的临时变化,成了德国军队的灾难!
驻扎在巴黎的法军老将加利埃尼抓住时机,克服重重困难,组织法国军队来了一场惊天动地大反击,终于将入侵的德军主力一举赶出法国,让法国与德国重新回到了战前的起跑线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此进入人们所熟知的消耗战阶段。
《八月炮火》,就此结束。
作者在撰写这段历史时,参考了大量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文献和著作,并实地访问了一些“一战”的重要战场。她的文笔生动,书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对事实的分析、人物的刻画和评价也较为客观。在介绍德法战争态势时,因为对英、法、俄、德、比等国的历史、民族性及当时社会环境都有深刻了解,她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受,完全没有读一般严肃历史著作时的枯燥感:固执犯错的霞飞、始终察觉到德军阴谋却因霞飞顽固不化而差点崩溃的朗勒扎克、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法国英雄加利埃尼等等人物,在作者笔下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在法军内部进攻派与反对进攻派的持续争议中,不由得产生一口气读完的强烈冲动。
读完全书后,读者也会不由自主地生出各种反思——造成法国在战争爆发头一个月就陷入灾难的根本原因何在?难道仅仅是因为霞飞吗?以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向德军投降的历史来看,也许法国人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还不够深刻。这一点,并不是作者要在《八月炮火》中所讲述的,但是阅读过《八月炮火》后,读者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法国在“二战”中的遭遇。能引发读者的深刻反思,这难道不就是历史著作给人们带来的最大启示吗?
巴巴拉·W·塔奇曼的《八月炮火》,就是这么一部能给读者带来深刻启示的、严谨而有趣的、与众不同的历史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