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还原真实的历史:十月革命后台竟是德皇威廉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化名。

列宁于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谋刺沙皇而被处死。在家庭的影响下,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然而,不久他就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第二年,回到喀山后,他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1892年,他又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了。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化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了婚。

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列宁在晚年患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列宁的全部著述达55卷,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23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第二年不幸与世长辞,终年54岁。

十月革命:后台竟是德皇威廉?
临近2007 年终,德国明镜周刊第50 期以列宁和德皇威廉二世、德文密档和十月革命旗帜为刊头图,以十一页文字和照片的篇幅刊登了该期的标题文章《德皇陛下的革命家》 Revolutionaer seiner Majestaet. 封面副题则是《被收买的革命》,并附赠有关的影片光盘。
2007 年是俄国十月革命九十周年。过去都以为共产主义革命跟马、恩两位德国思想家有关系,现在才知道还有第三位重要的德国人物,就是德皇威廉二世。没有他出钱出枪,扩大革命喉舌《真理报》,列宁的武装政变绝无成功的可能。明镜周刊组织了六位专业作者撰写这篇文章,披露了历史的真相,俄共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与德皇陛下的黑白两道人物串联,获得皇家政府暗中大量资助,成功地制造了十月革命。文章说,列宁想要颠覆沙皇,而威廉二世皇帝则要取得在东线的胜利。至今不为人知的密档现在证实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合作的规模。德意志帝国接连数年以千万计的马克和后勤援助支持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

一群簇拥着列宁的俄国革命者和簇拥着威廉皇帝的德意志帝国主义者之间,恐怕是二十世纪最富有特征的政治利用联盟,后来终因利害的冲突而以外交关系的中断而结束了。这是两种意识形态的死敌之间的共犯结构,是阴谋家和阴谋技巧的精巧结合。这些密谋者书写了世界的历史:没有威廉二世对列宁的帮助,就没有九十年前的十月革命。没有德国的支持,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就无法维持执政最关键的第一年( 1917至 1918),很可能也就没有苏联的出现,没有共产主义的崛起,也没有古拉格群岛千百万遭受党政机关指控的死难者。

这个德俄之间肮脏的勾结是以共同的对立面促成的,根据一句古老的现实政治要诀,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德意志帝国跟布尔什维克首脑共同密谋反对沙皇尼古拉二世、协约国法国和英国。最后,罗曼诺夫王朝的结局是德国的胜利和平与列宁的接管政权。柏林用马克、武器弹药支持了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及其他革命力量,以此为结束沙皇专制贡献了力量。德国外交部直到 1917 年年底至少支出了两千六百万帝国马克,相当于今天七千五百万欧元。
当沙皇尼古拉在二月革命中最终垮台,流亡在瑞士的列宁确认,德国皇家机构有可能在战争期间让他返回祖国。 1917 年4 月17 日,德国在斯德哥尔摩的情报机构头目向柏林总部发出电报说:"列宁幸运地进入了俄罗斯。他已完全按照所愿行事。"这时候他开始反对此时在彼得格勒当政的临时政府。半年以后,列宁在十月革命中也是利用德国的资助掌握了政权。


很快,新成立的苏维埃国家就跟德意志帝国缔结了和平,和平带给德国在东线的安宁,让德国对东欧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威廉曾经梦想过,建立一个对抗西方的同盟关系或者友好结盟关系,就像二十多年之后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勾结一样。尽管这个同盟的两方协议信誓旦旦,但是从来没有忘记想要把对方送上绞刑架。反向的结果表明:受德国皇帝支持的列宁帮助德国的同志们准备去进行反对帝制的革命,而威廉二世则不仅支持布尔什维克,同时又去支持它们的反对派。 1918 年11 月4 日利害冲突导致德皇政府借口一宗意外事件中断了与俄国新政权的外交关系。双方相互利用的阴谋关系告一段落。

文章详尽地描述了一名爱沙尼亚的前布尔什维克分子,后来具有多重身份和面貌、往来于德俄之间的神秘人物赫尔方特 Helphand 。从解密的档案来看,向德国情报机构介绍列宁、建议给予资助,穿梭往返联系,甚至携款支付的角色都是此人,一名德国情报人员。明镜发掘了欧洲多国的档案资料,瑞典、瑞士和英国的安全机关档案,普鲁士警察机关的文献,德国外交部和俄国档案中的备忘录、以及瑞士银行的流水帐单。还有当时驻节俄国的欧洲外交人员留下的日记和笔录材料。这些密档和历史文献证据确凿,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列宁与德皇政府之间的真实关系。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列主义。今天我们才知道了十月革命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场革命。根据俄国学者的证实,进攻冬宫的浩大场面,都是后来的艺术化编造;实际是一支不到两千人的赤卫队占领了彼得格勒全市的战略据点,部分武装人员采取了逼宫行动,阿芙乐尔巡洋舰当时并没有实弹炮击,而是发射了一发礼花炮弹。政府武装十分微弱,主张民主自由的临时政府没有任何抗拒就被赤卫队逮捕了。十月革命不是人民的自发革命,而是是布尔什维克武装队伍向二月革命建立的合法临时政府“夺权”。

著名俄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普列汉诺夫( 1856-1918 )曾是列宁的导师。可是十月政变使他看出了列宁残忍狂暴的面目。临终岁月他口授了一份《政治遗嘱》预言了俄国社会的基本走向。结果很多内容都得到了历史的证实。苏联解体后,这份遗嘱重见天日,1999 年在俄国《独立报》发表,2000 年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研究》第二期翻译出版了这份历史文献。

按照普列汉诺夫《政治遗嘱》的说法,列宁"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什么都干得出来,如果有必要,他甚至可以同魔鬼结盟"。为了实现夺取政权的目标,列宁不惜同德国皇家政权的情报机构合作,领取他们的大量资助,使得布尔什维克党有钱有枪,而且扩大《真理报》这样的舆论工具,影响了大量的工人、士兵和市民。其他党派没有这样的资助,没有财力和武装,没有发行量巨大的报纸,根本不可能发生重大的影响。在列宁鼓动军队反战,农民要求土地的时候,德国情报机构从各国发回的密电都报告说,列宁正在按计划进行。布党夺权以后,立刻与德方和谈,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片土地拱手割让给德方。按照和约的内容,这些土地是永久割让的。只是后来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德军全线崩溃,俄国意外地重新赢回了这些土地。列宁说过,沙俄帝国是各族人民的大监狱。其实沙皇政府对于革命者还是相对仁慈的。列宁被逮捕以后,没有酷刑侍候,仅仅是判处流放。所谓流放,仅仅是送往西伯利亚地区,并没有苦役和监禁,仍有相对自由。

根据旅美学者程映红教授的介绍,列宁的母亲写信给沙皇当局要求照顾列宁的健康,获准安排他到西伯利亚的北国江南地区苏申斯克,气候温和,饮食无虞。列宁来到这个地方,每天游泳、打猎、钓鱼,主要是散步。每月享受八卢布的政府津贴。参加了一位流放同志的婚礼后,觉得应该借此机会跟他的女友克鲁普斯卡娅完婚。于是接来母亲和未婚妻,到教堂举行了婚礼。还雇用了一名当地女孩为他们一家煮牛奶做饭,新夫人则教女孩认字。这样悠闲的流放生活简直是后来被克格勃逮捕关押的囚犯们不可想象的天堂之梦。列宁也曾被关押在监狱里。


很多中国人在小学时代都读过《一天吃了六个墨水瓶》这篇课文。有一年,列宁被沙皇政府逮捕了,关在一间狭小的单人牢房里。这房间黑乎乎的,只有一个窗户透进一点微弱的光。在这样的环境里,列宁仍然坚持学习和工作。他让家里人送来了许多书。他一边读书,一边秘密的写了不少传单和小册子,指导监狱外边的革命斗争。列宁在监狱里写这些秘密文件,要是被看守发现了,就得延长期限。列宁想了个巧妙的办法。他把面包捏成 “墨水瓶”,装上牛奶,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字。牛奶干了,只要在火上一烤,字就会显出来。列宁写的时候非常小心,一听见门响,他就把“墨水瓶”放进嘴里大嚼起来。看守一天要来检查好几次从来没有发现这个秘密。有一天,列宁在写给同志的信里很风趣地说:今天真不走运,一连吃了 “六个墨水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沙皇的监狱比苏联古拉格宽容多了。列宁坐牢没有从事过苦役劳动,还能读书,指导狱外的革命活动。他还有笔能写字,写革命传单和小册子。列宁的行为如果被发现,仅仅可能被延长关押,而不是吊打、反铐、小号站笼等酷刑。最令人们惊叹的是,列宁有足够的面包和牛奶,当作墨水瓶和墨水。

而在沙俄监狱里受优待的到列宁和斯大林却创建了古拉格劳改营模式,后来成为各社会主义国家劳改营的典范。数以千万计的人民在劳改营中从事繁重的苦役,大量的人犯在饥饿、寒冷和病痛中死亡。其中包括许多诗人、作家、学者、科学家和艺术家。列宁、斯大林正是这一历史罪恶的始作俑者。普列汉诺夫写道:"列宁为了把一半俄国人赶进幸福的社会主义未来中去,竟能够杀光另一半俄国人"。

普列汉诺夫回忆过去,曾经跟列宁一起谈论过法国革命,列宁认为"雅各宾党共和国之所以垮台,就是因为斩首机砍掉的脑袋太少了"。当时以为不过是他的玩笑话。后来夺权后,列宁真的大开杀戒,契卡(肃反委员会)杀人不眨眼。电影《列宁在 1918 》中,高尔基忍不住向列宁谏言,列宁发表了一番议论,在生死搏斗的时刻,谁能说明哪一拳是必要的,哪一拳是不必要的?为肃反扩大化滥杀无辜作辩解。

十月革命为世界人民描绘了人间天堂的理想,却建立了历史上罕见的人间地狱。列宁时代的恐怖屠杀和饥荒,斯大林时代的大饥荒和大疯狂(逮捕和虐杀),东德的六一七镇压,波兰的波兹南惨案和匈牙利的 1956 年事变,柬埔寨的大屠杀,都是这人间地狱的重大悲剧,不绝如缕。
历史的教训说明,苏联在倒塌前早已没有人相信那些理想的谎言,其拥有氢弹、导弹和最先进的坦克和飞机,依然没有保住党的权力,帝国依然如普列汉诺夫的预言所说,“将像纸牌搭成的小房子那样坍塌”,而且几乎没有干部站出来为党抗争。

“余粮征集制”:苏联最后的“面包法令”

年初起,1918年就是个没有粮食的年份,一个饥荒年。按照列宁的说法,粮食垄断是“国家的粮食分配办法”。但是,在一个无粮可以垄断和分配的严峻情况下,粮食垄断政策的实行几乎就到了遭遇绝境的地步。列宁依然坚持:“饥荒的造成并不是由于俄国没有粮食,而是由于资产阶级和一切富人在粮食这个最重要最尖锐问题上,同劳动者的统治,同工人国家,同苏维埃政权作最后斗争。”
1918年一开始就是个危险的年份,2月21日,人民委员会公布了《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的法令。此后,在实行粮食垄断的过程中,散发了一份《给产粮区和省份全体农民的呼吁书》,其中写道:“我们决定性战斗的最后钟声已经敲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时刻了:目的是保证无赎买土地、工厂和银行交给劳动人民。给我们粮食吧,我们就不会被饥饿整垮并且我们就有可能将反对强盗世界的步枪紧紧地握在手中。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粮食!粮食!粮食!”
这份呼吁书的通栏标题是:“为了与日益临近的受德国宰割和资产阶级奴役的危险顺利进行斗争,应当立即给俄罗斯的整个北方保证粮食供应”。标题的一边写着:“给夺取地主土地与农民的保卫者以粮食!”,另一边写着:“给为工农兵政权而战的战士以粮食!”。

这份简洁的呼吁书极为清楚地表明,垄断政策所要解决的粮食问题,首先,或者主要不是所有居民的生活用粮问题,而是“俄罗斯的整个北方”,即以政权所在地彼得格勒为中心的地区。粮食垄断政策最关注的对象是政权的“保卫者”和“战士”。而农民和农村显然就成了粮食垄断的对象,政权和保卫者战士的生存将取决于对农民和农村的粮食的垄断程度。这种政策必然引起农民的不满和农村的藏匿粮食与反抗垄断的骚乱。这一点列宁是很清楚的:“实行国家粮食垄断,在我国已有法律明文规定,可是实际上每走一步都遭到资产阶级的破坏。”
在此局势下,粮食垄断政策迅速获得了发展。
首先。列宁决心组建由“几万名精干、先进、忠于社会主义的工人”组成的征粮队。城市工人是粮食垄断政策的受益者,因此他们积极响应列宁的号召,参加征粮队到四村八乡去。
其次,1918年5月26日,列宁进一步发展了粮食垄断政策,即将军队和军事手段引进了征粮队。
第三,由一般的粮食垄断发展成为“国家粮食垄断”,即原本各地各组织各自实施的垄断政策——单独收购粮食的政策变为由征粮军统一进行的“国家垄断收购”。大量的、拥有无限权力的征粮军进入农村地区,“夺取、夺回、收集、运输粮食和燃料的有系统的军事行动”就到处发生,随之出现的“劫掠”情况是出乎列宁和托洛茨基等领导人的预料的。

第四,1918年8月2日,列宁提出了要加快实施的紧急措施是:制订国家规定的粮价,刺激粮食的收集,在规定期限满后,立即将价格降下来,同时提高工业品的价格,而这种提价要大于粮价提高的幅度;粮食成为惟一的“流通币”、“交换手段”,没有粮食就没有任何的物品供应,得不到任何商品;农民拥有超过自己消费所需一倍或一倍以上粮食者,即为富裕农民,对他们要征收所得税、财产税,要计累进税。粮食收购的硬性价格和富裕农民阶级标准的确定,成为苏维埃国家粮食政策的新内涵。

第五,到1918 年年底,对军工厂的粮食供应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列宁提出,按照红军的标准向军工厂工人供应粮食。至此,苏维埃俄国的粮食政策除了严格的阶级标准外,还有了差异森严的等级标准。全国的粮食首要和重点供应是军队,在居民中是城市工人优先,在工人中是军工厂、国防工业的工人为第一位。为了促使粮食人民委员部在短期内收购到更多的粮食,列宁又提出了动用部队直接来做征粮的工作。1918年12月4日,列宁建议:“责成一些地方的军事当局给粮食部门调一些(明确规定是哪些)部队来做‘征粮军’所做的那些工作。”
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正式通过了一部完整的法令——《余粮征集制法令》。这个法令的核心就是农民必须上交全部余粮,而余粮额的确定是硬性的。农民留粮的标准就是一个人生存最低限度的需要量,在实际执行中还时常低于这个最低量。《余粮征集制》最后成了名副其实的苏维埃的“面包法令”。

余粮征集制法令,这个最后的“面包法令”,既是一项解决饥荒的危机措施,但更是当时包括列宁在内的苏维埃所有领导人所寄予希望的社会主义之路。尽管这一法令在1921年3月21日被停止执行,代之以粮食税政策,但是法令中所规定的解决“面包”问题的主要原则:视自由贸易为永恒的敌人,国家的垄断和硬性价格,军事和国防工业的优先,对农民和农业的剥夺,行政的、命令的甚至是军事的方法,依然是立法和执法中的常青树,不仅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未能加以完全摈弃,而且在苏联其后的数十年的岁月中,一直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粮食问题、农民和农业问题以及整个经济问题的解决。 (作者: 闻一;原题:“余粮征集制”——最后的“面包法令”)

列宁死因:血管硬如绳
1924年1月21日,苏联领导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去世,时年53岁。列宁死后,苏联当局成立了专门机构,在极其严格的保密情况下,对列宁的大脑进行研究。直到语言文学副博士莫妮卡·斯皮瓦克为撰写《天才的死后诊断》一书获准参阅相关资料,其中的部分秘密才被揭开。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1月17日对此作了报道。
动脉硬化血管硬得像绳子
从1921年下半年开始,列宁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医疗专家怀疑,这是由于列宁在1918年遇刺后子弹留在颈部没有取出所致。1922年4月23日,列宁体内的子弹被通过手术取出,然而,他的病情并未根本好转。列宁逝世后,苏联当局决定保存遗体,在做防腐处理的时候,将列宁的内脏和大脑等器官摘除,后又成立专门的大脑研究所,对列宁的大脑进行研究。

莫妮卡·斯皮瓦克说:“研究结果表明,弗拉基米尔·列宁所患的主要疾病是动脉血管硬化。解剖证实,这是导致他健康状况恶化和最终死亡的主因。颈动脉在颅腔入口处的硬化程度之高,达到了血管壁难以收缩的地步;血管被严重堵塞,有些地方石灰浸渍严重,以至于用钳子敲打时感觉像是骨头。”
“个别负责向位于左脑的运动、语言中枢提供养分的动脉支管也发生严重病变,感觉就像细绳儿而不是血管——血管壁增厚,血管完全堵塞。由于血管堵塞使供血、供养受到干扰,导致脑组织软化、分解,左脑出现囊肿,变得软绵绵的。”

事实上,这样的囊肿不仅出现在左脑,右脑的情况也一样。斯皮瓦克说:“在脑部血管情况如此糟糕的情况下,人是根本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

脑子并不大比常人还小点
尽管科学家早就证明,人脑的大小与智力高低没有直接关系,但人们还是愿意相信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聪明人的大脑质量往往要超过普通人。
不过,对列宁大脑的研究颠覆了这一流行的说法。斯皮瓦克指出:“事实上,列宁颅腔内容物的质量并不大,只有1340克而已,这甚至比常人还要小一些。”这一点很出乎人意料,因为根据科学界认定的标准,人脑质量应在1400克左右。但是,很多天才的大脑却“严重超标”,例如俄罗斯文学家屠格涅夫的达2012克,英国诗人拜伦的也有1800克。
苏联当局对列宁的病因是这么解释的,“(它是)工作高度紧张、大脑活动过度以及地下革命、流放、流亡条件艰苦的结果”。参与列宁大脑研究的尼古拉·谢马什科院士说:“血管硬化首先损害大脑,即负责完成最繁重工作的那个器官。”他表示,病情通常损害最薄弱的地方,而弗拉基米尔·列宁身上的“薄弱之处”就是大脑。

请德国专家研究列宁大脑

1925年,苏联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实验室,对列宁的大脑展开研究。由于苏联国内缺少这方面的专家,决定向外国求助。这项艰巨的工作因此落到了德国神经生物学家奥斯卡·福格特(1870~1959)身上,他当时正负责领导柏林神经生物研究所。
按照福格特的方案,在德国准备了专门设备——切片机,这种设备可以将大脑分割成34000个薄片,使大脑研究更加深入、精确。
研究工作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两年后的1927年,福格特才发表了总结报告,阐明列宁的大脑结构与常人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优异之处。例如:“角锥形神经细胞异常发达,它们之间的连接纤维非常之多;神经细胞同样很大、很明显。”

稍后,研究者把列宁的大脑同其他天才人物作了比较,结论是列宁大脑的沟回比政治家古比雪夫、哲学家波格丹诺夫、植物学家米丘林、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都多。
不过,也有人对这一结论提出质疑,认为列宁的大脑其实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不同的只是受到疾病的严重损坏。而福格特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显然是担心被当成“苏联人民的敌人”而遭枪毙。
值得一提的是,从那时起科学家已对全世界数十位天才进行了研究,希望能找出他们的大脑生理构造与常人的差别,但都没有什么结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