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這座箭樓原本連在北京內城的城牆上,早年清帝從紫禁城去往天壇,便會穿過這個門洞。樓頂有琉璃瓦,它身後有正陽門的正樓,高九丈九尺(舊制),古代中國以「九」為象徵尊貴之數。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北平(1937年10月號)行動遲緩的雙峰駝仍是去往北平的一種主要運輸工具,近的從周邊鄉村運來煤和糧食,遠的帶來產自蒙古地區的毛皮貨物,石頭雕成的拱門名叫牌樓,是中式景觀中常有的特徵。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京城大道(1920年11月號)1920年11月號北京擁有多條像這樣的通衢大道,延亘數公里長,與上海、廣州、漢口等中國城市大異其趣。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箭樓(1920年11月號)北京內城牆上這古老的工事沒能擋住擁有現代裝備的日軍,1937年8月8日,日軍3000人穿過正陽門舉行了入城儀式。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箭樓(1920年11月號)北京內城牆上這古老的工事沒能擋住擁有現代裝備的日軍,1937年8月8日,日軍3000人穿過正陽門舉行了入城儀式。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北京(1920年11月號)在新修的一條街道上可以看出各種形式的人力車在這裡是多麼流行。京城各門入夜後照例關閉,一般人沒有高官專諭是不得出入的。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北平(1949年9月號)城內居民觀看裝備精良的中國共產黨士兵開進北平。軍官騎著小個子的蒙古矮種馬,後面跟著播放紅色領袖講話的宣傳車。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北京(1912年11月號)人們聚攏來觀看一場賽馬。賽道是直的,參加比賽的既有馬也有騾子。平日里自製克己的百姓在這樣的場合常可以暢懷歡騰。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北平(1936年2月號)城北的城牆外是這樣一處清靜的所在,又高又壯的綿羊悠然吃草,身上帶著有趣的黑斑。中國人會用羊毛綴在寒衣的邊緣處保暖,也有用來做羊毛毯的。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中國機槍手守衛北平城牆(1937年10月號)北平內城的高大城牆難敵大炮和空襲,被日軍攻破。這城牆的歷史已有500多年,綿延約200公里,寬闊的頂端可容幾輛汽車並排行駛。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不見高樓遮擋的北京天空(1927年6月號)這座中國古都的建築之美藏在黑黝黝的城牆背後。城牆外,寬闊的大道伸向遠方,沿路林立著單層的商鋪、低矮無窗的宅牆和粉刷過的院牆。畫面攝於鼓樓之頂。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北京故宮(1920年11月號)恢弘富麗的皇城被圍在矩形的宮牆內,圖中靠前的一道門是天安門的外門,民國時稱其為「中華門」,門後到天安門間有千步廊,是過去朝廷的中央官員辦公之地。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天壇(1949年9月號)故宮之南,是皇帝祭天、祈求五穀豐登的場所。遠處,大理石堤道的末端就是三層重檐的圓形祈谷壇,即祈年殿。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北京紫禁城(1937年10月號)皇城內另有宮牆圍出了紫禁城,以午門為正門。清帝去天壇祭祀時,會乘坐金輦過金水河,由這道午門出宮。辛亥革命後,民國的尋常百姓也可以由此走入禁宮遊覽了。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廣州(1937年12月號)看台上常有裹著小腳的母親,張望著場內腳踩運動鞋的英武的自家女孩兒。舉辦於1937年5月的一場運動會上,來自多所學校的團體進行了隊列表演、拔河、健身操等等,這些女生活動再不久前還被認為是有傷風化的。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廣州(1934年11月號)高層建築剪出了現代風格的天空線,腳下簇擁著古老的小船。畫面左上角有拱頂的建築是海關大樓。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廣州(1937年10月號)這些牌樓之所以還在,是因為有些外國人向市政府請願將其保留。1927年廣州遭過一場大火,之後重建的時候把許多屹立數百年的老建築都拆掉了,給寬馬路和現代樓宇讓路。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廣州(1937年12月號)中華民國的旗幟被孩子們高舉在運動會上,顯示出當時中國人對健康體魄的新興追求和加強國家團結意識。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北京與廣州
廣州(1937年12月號)歡樂的舞龍表演慶祝著「雙十節」,二十多年前這一天發動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使中國成為一個共和國。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a
北京與廣州 http://m1.aboluowang.com/life/data/uploadfile/201204/20120420190427497.jpg">
廣州(1937年12月號)廣州一所女子學校的學生們鬧哄哄的玩著推球比賽,沉浸於機智、體能並重的激烈拼搏。東方女性的「三寸金蓮」與寂然的傳統生活方式,正在被戶外遊戲盒體育運動的熱烈追求所取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