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8旬老人绘北京方庄"前世地图" 明清时为造兵器之地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蒲黄榆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在蒲黄榆生产大队地界上建起的居住小区为啥叫了方庄社区……老北京谷建华从1956年开始与方庄结缘,半个多世纪以后,年近八旬的他想把方庄的前世告诉更多的人,于是老人走访了不少方庄地区的老居民,画出了一幅方庄地区的“前世地图”。

  画张地图

  追忆

  50多年前的方庄

  谷建华今年79岁,是个老北京,小时候就住在崇文区。1956年,谷建华从十里河派出所调到铁匠营派出所,成了左安门地区的一名管片儿民警,派出所就在当时的永定门外关厢地区,那时候他负责的地界,基本上覆盖了现在的芳古园、芳城园和芳星园。

  “那时候地多人少,这片地区只有800多户,就这800多户还分散在18个村,一个个小村落之间是大片的农田。”谷建华回忆说,那时候他下片儿串村,都是从庄稼地头上走过。1973年,已经成为派出所所长的谷建华因为家里是“走资派”被罢了官,被调到了大红门派出所继续当民警,不过这17年里,左安门地区的模样已经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到了1993年,单位在方庄给他分了房,离开方庄20年的谷建华又回到了老地方,算下来,他在这片地区工作生活了将近40年。“去年是方庄地区成立30周年,我就琢磨着吧,一晃就半个多世纪了,现在生活在方庄的人们,还有几个能知道这片地区以前的模样?”谷建华拿出他画的地图,爱惜地抚摸着,图上一个个村庄的名字,好像是他的宝贝。

  记者看到,这是一张非常朴实的图,手画的方庄地形图上,一个个小村标注其上,高地村、方庄村、小辛庄村、八里河村、闫家楼村、康家园村、北马回店、黄土坑村、榆树村、胡村、蒲庄村……简简单单一张图,仿佛把谷建华带回了半个多世纪前,而这张图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刘木匠

  定名“蒲黄榆”

  蒲黄榆为啥叫蒲黄榆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谷建华用了2个来月的时间。北京解放后,郊区农村逐步成立互助组,后来又开始合作化,1954年由互助组联合发展成初级社,这一时期蒲庄、黄土坑村、榆树村的互助组联合较快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取名蒲黄榆农业合作社。可这“蒲黄榆”是怎么得名的呢?

  “咱是老片儿警啊,地头熟,我先是到芳星园和芳城园找老村民问。”谷建华找到不少老村民,想求证“蒲黄榆”这个名字是怎么起的,有村民说,名字是马回店村西的刘木匠起的。“刘木匠可是当时的文化人,十里八村有名的‘秀才’,他专门替人做木匠活,人有才,手艺也好。”谷建华说,当时刘木匠就建议,根据这3个村的位置,从北到南依次取一个字头,就合成了“蒲黄榆”。

  文化人儿给拍板了,蒲黄榆农业合作社就此有了自己的名字。可问题又来了,刘木匠叫啥呢?大家都不知道。因为当时大家都叫他刘木匠,他的本名知道的反而很少。较真的谷建华也有点儿发愁。这回,片儿警的经历又帮助了他。谷建华使劲儿的回想和刘木匠有关系的人,还真让他想到了一个。“当时我不是升所长了么?蒲黄榆那片儿就有个新的片儿警,那个片儿警娶的老婆正是刘木匠的闺女,这闺女还不知道自己老爸的名字?”谷建华又通过干休所找到了现在住在亦庄的那个同事,最终查明刘木匠叫刘续明。

  方庄居住区

  借名方庄小村

  1954年开始,北京市的建工局、电业局、财政局、铁路局、银行等单位,根据市政府的规划,在高庙村、蒲庄村、南胡同村占用了一部分土地建设家属宿舍居民区,被人们称为八大局宿舍,可正式定名也不能这么叫啊!后来就借用了蒲黄榆农业合作社的名字,被称为了蒲黄榆居住区。

  然而到了1984年,北京市在城南、城北规划建设两个大型居住区,北边选址是现在亚运村的位置,南边就是蒲黄榆居住区的东边,蒲黄榆大队的所在地。那时候南二环、三环之间就这么一块大面积的规整地块,各个建筑公司陆续进入这片区域,按规划开工建设居民楼和各种配套设施,到1992年基本完工。这个地区叫啥名呢?按说是在蒲黄榆大队的地块上建设的,可是西边已经有了一个蒲黄榆居住区,咋办呢?

  最后,根据该地区楼群呈四方形的特点,再加上蒲黄榆大队下面有一个叫方庄的小村,这片当时北京市最大的居住区就被定名为方庄地区。方庄村在哪儿呢?谷建华告诉记者,1956年时,方庄村就在现在的南三环方庄桥的西北角。“方庄村在原来的18个行政村里可不算是大的,只有10多户人家。”

  谷建华印象:

  人老了

  也要有自己的精气神

  寸头、白发,眼前精神矍铄的老人,很难让人相信是79岁的老人。

  现在的谷建华,是方庄地区书画协会的会员,他每周都坚持去社区服务中心练习毛笔字、画山水画,还写了很多纪念抗战的诗词供笔友们练习书写,“我们还要组织一个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书法展。”每日忙碌的谷建华说:“79岁,还小呢!”

  老人的话风趣幽默,他说,人老了,也要有自己的精气神。

  方庄寻古:

  明清时曾是流浪汉聚集地

  方庄,明清时曾是为皇帝打造兵器的地方,在明代这里是荒郊野外,杂草丛生,因没人开垦,渐渐地成为了各家的坟地,有名的有贾家坟、于家坟、毛家坟、三新家坟、谭家坟等。外地逃荒来到北京的人因为无家可归,一些人就成了这里的看坟人。为了解决吃住问题,盖起了简陋的房屋,在坟地缝隙种上菜和庄稼,久而久之就成了定居的居民。到了清朝出现了专为清皇室烧砖的窑户,其中有南窑、刘家窑、三盛窑、燕家窑等。解放前这里还有许多寺庙,比如马回店的忠佑寺、方庄大庙、隆喜寺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