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7日 星期日

这本书在全球20国出版,台湾读者回响最热情!《跳舞的熊》作者沙博尔夫斯基:我一定会再回来



Source
“作品被翻译、你的名字被看不懂的字母所环绕是一回事,真正意识到你的书被其他国家的人阅读、理解,甚至对于他们而言很重要,这又是另外一回事。”
波兰报导文学《跳舞的熊》在台出版已逾一年,读者的热情仍一再让作者沙博尔夫斯基(Witold Szabłowski)又惊又喜。6日晚间,上百名读者不畏肺炎疫情,挤满敦南诚品的讲堂空间,首度访台的沙博尔夫斯基也忍不住拿出手机,与口罩下双眼闪动热情的现场观众自拍。
“一开始,我没有想过这本书会走得那么远。”沙博尔夫斯基接受《风传媒》专访时坦言,他从前对台湾的认识不深,唯一印象是在中学时期的历史课堂上——波兰当时甫脱离共产体制,蒋介石与国民党政府是以“反共勇士”的形象被介绍——即使译者林蔚昀一再向他“挂保证”,强调这本书对台湾人别具意义。但他始终不敢相信,台湾的读者会对《跳舞的熊》所讲述中东欧前共产国家民主化、自由化转型的故事有所共鸣。

历史总是似曾相识

但令沙博尔夫斯基跌破眼镜的是,台湾不只是亚洲第一个出版《跳舞的熊》的国家,本书迄今在全球20国推出,没有任何国家的回响比台湾还要热烈。他的Instagram、脸书(Facebook)每天都收到来自台湾读者的信息,告诉他书中的人事与遥远的亚洲小岛充满共通点,也印证林蔚昀所言,台湾读者马上就能理解本书所要传达的信息。
1980年代末期,苏联帝国开始分崩离析,中、东欧国家历经脱离共产铁幕的狂飙巨变,台湾也正逐步迈向被称作宁静革命的民主化进程。虽然台湾与这些前共产国分处欧亚大陆两端,却在相近时间开始民主转型,威权遗绪至今不时隐隐作痛,也同样在强大邻国的阴影之下生存
《跳舞的熊》书中适应自由的人与熊、东欧与台湾的转型经验,恰恰形成两组对照关系,也让沙博尔夫斯基笔下一个个“转型不易”、怀念威权过往的故事显得似曾相识。
沙博尔夫斯基说,当他开始研究台湾民主转型的跌宕历史,也旋即明白《跳舞的熊》之所以在台湾如此受欢迎,绝非因为台湾是“黑熊之国”的玩笑话,也坦言从未想过《跳舞的熊》会在波兰以外的地方出版,“若早知道会在其他国家出版,就会有一个章节专门谈论俄罗斯”——书中10个国度背后最重要的“隐藏角色”。

新书主人公:“大独裁者”的御厨

谈到自己为何从事记者工作,沙博尔夫斯基笑说,在共产统治时期,波兰人的行动自由被限制,只能到邻近的苏联盟国旅游,却也在他心中种下对旅行的渴望,“只要能让我去旅行,做什么都可以!”
而沙博尔夫斯基也确实透过写作,实践儿时游历四方的梦想,《跳舞的熊》穿梭10个国度,述说生活在“自由实验室”人们的生命故事;而他将于3月在美国出版的新书《如何喂饱独裁者》(暂译,How to Feed a Dictator),足迹更横跨全球4大洲,找到乌干达前总统阿敏(Idi Amin Dada)、古巴领导人卡斯楚(FidelCastro)、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Saddam Hussein)等知名独裁者的“御厨”现身说法。
沙博尔夫斯基说,无论是《跳舞的熊》书中的跳舞熊,抑或《如何喂饱独裁者》中的厨师,都是他串连故事、唤起共鸣的媒介:藉由熊重新学习自由的过程与挫折,带领读者看见自由的不同面向;透过从厨房望出去的视角,让读者一窥恶名昭彰、满手血腥“大独裁者”的另外一面,再藉此传达更深层的历史、政治寓意。
另外,沙博尔夫斯基2016年出版的《正直叛徒:沃里尼亚邻居》(Sprawiedliwi zdrajcy. Sąsiedzi z Wołynia),描述1943至1945年间,乌克兰反抗军(UPA)在纳粹德国占领的波兰东南地区沃里尼亚,对当地占少数的波兰人进行种族清洗,但聚焦在对波兰人及犹太人伸出援手的乌克兰人,“主要是想访问在战时做出不一样行为的人,因为是以好人视角撰写,不会有很痛苦的感受”。

真实的动人力量

波兰文学《跳舞的熊》作家沙博尔夫斯基(简恒宇摄)
沙博尔夫斯基是不折不扣的说故事高手,把他穿梭伊拉克废墟、肯尼亚大草原、柬埔寨偏僻小镇,说服御厨们受访的曲折情节描述的精彩万分。沙博尔夫斯基透露,自己年轻时亦曾经当过厨师,让人不禁产生有趣联想——不管是将食材料理成佳肴,或者把采访素材梳理成动人文章,需要的能力或许其实异曲同工。
对于沙博尔夫斯基而言,写作是相当孤独的一件事,他更钟爱田野工作、采访阶段,能与人互动、聆听他们生命经验的过程。沙博尔夫斯基说,他总是选择以非虚构体裁写作,因为述说真实的生命经验更加动人:“当你阅读文学作品或观赏电影时,那一行‘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字样,总是让整个故事变得更显珍贵。”
谈到本次的台湾行,沙博尔夫斯基说自己计画游览太鲁阁,对当地的崇山峻岭着迷不已,虽然旅程因疫情而被迫缩短,但沙博尔夫斯基笃定地说:“我知道,我一定会再回来这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