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璞鼎查到博明
璞鼎查的英文是Henry Pottinger,博明的英文是Matthew Pottinger,有人把他们的姓统一译为“波廷杰”。至于二人是否有宗亲关系,不得而知,与中国都有密切的关系,却是肯定的。
1842年8月29日,英国代表璞鼎查与清廷代表耆英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上签署了《南京条约》。这是大清帝国因战败与西方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条约,朝廷称之为“万年和约”。
2020年5月4日,“五四 运动”101周年之际,美国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用中文发表了20分钟的演讲。这是美国官员第一次直接对中国民众喊话,呼吁中国少一些民族主义,多一些平民主义,发扬“五四精神”,拥抱“德先生”和“赛先生”。。。
从这两个“波廷杰”,从他们的故事,可以看到中国的故事。
璞鼎查的故事
1840年,英国和中国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中国战败。
大清代表耆英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的静海寺谈判,谈了四次后,1842年8月29日,双方签订《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结束。
议约期间,璞鼎查根据英国首相巴麦尊的要求,坚持割让香港,“让地通商一端,大清必将香港地方让与大英永远据守”。
耆英则按照中国人的办法与英方打交道。耆英发现,英夷有礼貌,讲诚信,一来二去,便以为掌握了英夷的心性,找到了对付他们的办法,简单地说,就是示以信义,以私交笼络。
他争取一切机会与璞鼎查建立私谊,例如,有次看到璞鼎查的一张全家幅,对其儿子大为赞赏,以自己无子嗣为由,希望收养为干儿子,后来,更向璞鼎查提议互换妻子的画像。璞鼎查不想冒犯,便一一应承,并将儿子改名耆英·璞鼎查(Frederick Keying Pottinger)。两人又互换礼物,耆英赠璞鼎查金手镯,璞鼎查则回赠了一柄宝剑和一条腰带。
谈判成功的庆功宴上,耆英更让璞鼎查张大嘴巴,自己拿着蜜饯,隔空准确无误地投进璞鼎查的嘴里。
问题是,这种“融洽的私交”,并未影响谈判,璞鼎查把公与私分的很清楚,谈判过程中,丝毫不让步。
《南京条约》签订后,香港遂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璞鼎查则正式成为香港的首任总督。当时,香港共有15,000名华人,和300名欧洲人。
璞鼎查任总督后,发出告示说,“香港乃不抽税之埠,准各国贸易,并尊重华人习惯”。随即依据《英皇制诰》成立了香港政府,包括行政局、立法局和最高法院。
璞鼎查严守《南京条约》,不许走私鸦片,干涉驻港军务,结果颇受孤立,不久卸任,返回英国,成为任期最短的香港总督。
虽然任期最短,璞鼎查却奠定了香港的社会结构,和以后的发展道路。
南京谈判后,耆英对璞鼎查的拉拢和示好更是花样百出,信也写得亲昵而肉麻。可是,他是个两面派,并因此招来杀身之祸。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耆英被派往天津协助桂良与英法联军交涉。此前,英军在占领广州期间,查获两广总督府大量档案文件,发现耆英在上报朝廷时对英国言辞甚为不恭,因此,拒绝与其交谈。桂良请耆英回京,惹咸丰帝大怒,下狱议罪,肃顺上疏立即正法,咸丰帝赐耆英自尽。
博明的故事
2020年,中美关系急转直下,这幕后的推手之一,便是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47岁的博明(Matthew Pottinger)。
博明对川普政府的对华政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封杀华为的主要策划者之一。今年1月,他建议川普总统使用“武汉病毒”这个名词,而总统急于甩锅,临时升级称为“中国病毒”。他支持川普总统暂停WHO的资金,建议停飞往返中国的部分航班。与此同时,要求中国主要媒体减少驻美记者的数目,关闭孔子学院等,这一系列的事件,背后都有博明的影子。
而这些又与他的背景和经历有关。
博明在麻州大學学习中文,毕业后,投身新闻业,1998年至2005年,共七年时间,在北京任路透社和华尔街日报的驻华记者。
博明不止一次谈到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多次被公安骚扰;追赶之下,将采访笔记一页页撕掉,再丢进马桶冲掉,为的是不让公安拿到采访笔记;在北京的一家星巴克咖啡,被一个政府打手当面揍了一拳,因为要阻止他调查一家中国企业卖核能燃料给其他国家的消息;在天安门广场,他数次看到便衣警察把抗议的民众压倒在地;采访中国公民时,他被政府雇员录像。。。
他总结说,“住在中国,你才能了解国家会对人民做出什么事”。在北京七年后,他得出结论,自己要去找一个比记者的笔更有力的东西。
于是,便决定投笔从戎,可是,年龄和体重都超标,为了达标,他在长城上练习跑步,搞得自己进了急诊室。
32岁那年,博明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年龄最大的少尉軍官。作为一名情报人员,他被派往阿富汗和伊拉克,还得过军功奖章。
退役后,博明在纽约一家对冲基金工作。不过,軍旅生涯為他打開了通往美國权力核心的大门。2017年,他加入川普政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不久,他在军队时的上司、顾问迈克尔·福林提拔他为亚洲主管。2019年9月,新任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又提拔他为副国家安全顾问。
记者出身,让他对社会问题有高度的敏感。在中国呆过的几年,又让他对中国很了解。能讲流利中文的博明,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将贸易和国家安全相结合。
2017年,他协助起草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中,正式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战略对手,并指明北京是“修正主义权力”。
博明是个“打团队战的人”,处事低调,服从命令,不与上级抢风头,据说这与他在海军陆战队的经历有关。他曾经协助白宫推动与北韩的和解,安排特朗普与金正恩的会面。
博明的故事,凸显的一个现实是:美国的“知华派”,不再像改革之前,对中国的贫穷落后充满同情;也不像改革之初,对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转身充满了激动、敬意与憧憬。相反,他们开始对中国的崛起充满疑虑。在一系列的理想破灭后,他们选择与中国正面交锋。
如何与美国打交道,特别是,如何与博明这样的“中国通”打交道,是中国现在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