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

拉迪斯.羅素 暴民創造自由民主

書名:《暴民創造自由民主》
作者:拉迪斯.羅素(Thaddeus Russell)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年:2016年3月

價格︰$399/小小會員9折
沙貓貓說:每隔一段時間,選書小組會邀請出版社的朋友,來跟我們介紹他們的出版品。《暴民創造民主自由》是由大塊文化的企劃建維來為我們分享噢。喜歡這本書的朋友,也可以留言或者email你們的迴響給我們交流噢!

大塊企劃建維:這本書有趣的是,它可以呈現美國史不同的面向。我們大致上可以先瞭解一下「美國」這個概念:就想像一個航海的過程,船往前一直開,看到陸地了,大家就衝了,這邊是世外桃源,所有的人都上去了,一開始就有知識分子,就講說:「大家先不要動,要吃樹上的果子呢什麼的要照禮儀來」,那麼,當時在歐陸沒辦法實現的,現在有一個新天地了。


第一艘船進來這全新的天地,第二、第三艘船也進來了,當時在歐陸可能是貴族的,在這裏有新的機會可以建立理想國;但對於在歐陸混不下去的,比如說書裡講到的愛爾蘭人、暴徒、暴民,這裏所謂的暴徒暴民,可能是比較下層階級的,他們也要建立他自己的理想國,當這兩個理想國開始靠近、衝突的過程裡頭,這本書就誕生了。


作者提供另外一個概念:從過去我們比較忽視的美國下層階級出發,來想,到底這些人在美國史、或者美國這個概念的完備過程裡,他們到底佔了什麼樣的角色?裡面有談酒徒、舞女、妓女,同性戀的議題。這個老師之前在大學就是教美國史,他的同儕只知道他在教美國史,也不知道他在教什麼,等到知道他在教什麼的時候就把他fire了——因為他教的是不一樣的美國史。


書裡面有很多事例,講述比較左派一點的思考。但我這邊,也引另外一個右派的思考平衡一下,Robert A. Dahl的一個著作,台灣是聯經出版的《論民主》。這本書是他在八十五歲的時候寫的,Dahl終身都在講民主概念。想像一下,第一次擁有投票權的人,他們開始擁有投票權要選出自己的民意代表、進入國會,成為為民喉舌的一個機會,但是這個的過程,你有沒有想過,這些人第一次拿到選票的時候,他要怎麼選,選舉機制是什麼?是不是需要教育?比如我們上次選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政黨票要怎麼投,政黨票是那天才發明出來的嗎?沒有耶,但是所有人都搞不清楚政黨票要怎麼投,要怎麼策略性的投票,讓自己的意見得到最好的表達,人民要怎麼參與到民主的過程裡頭,這其實是非常弔詭的事情。


在這本書裡頭,透過暴民去跟當局、當時政權對抗的過程,這兩個理想國開始靠近的過程裡,開始產生模糊。暴民本來沒有投票權,慢慢的,上層階層開始釋出權力,透過很長時間,暴民開始擁有投票權。Dahl的說法是,他舉出世界上幾個著名的民主政體,非洲也好美國也好,來做比較。以他這樣右派的概念來說,民主就不能一蹴可及,一下子「下放」給所有人一人一票,而是需要給一部分的民主,才開始慢慢的「往下」放。就跟鄧小平講的:一部分的人富有之後,才慢慢的往下放,慢慢的緩步的進步。為什麼Dahl這樣講,民主這件事情需要教育,就像我們講的,政黨票這件事情,需要教怎麼投,策略需要教,花時間去教。


上面的人,貴族也好,既得利益者也好,他們先拿到選舉的權力、甜頭,就開始建構自己的選舉制度,雖然剛開始像財產權、婦女投票權,很慢才擁有,但對於社會的穩定來說,Dahl認為美國這樣的方式,就是這樣緩步的、有階級意識的開始慢慢的推行。


當然這不是說一個完美的民主制度應該就是要這樣做,而是看了過去的歷史事實之後,這樣歸納出來,Dahl這想想:先建立制度,經過教育,經過時間的沈澱之後,他們知道手中的這張票要怎麼投,不會被買票,知道怎麼去投下對我最有利的政黨票,這樣的過程。Dahl他表示他這是一個右派的概念,在他的想法裡面,是用制度的方式解決。


另外一個要對比的是非洲。非洲許多的國家民主的過程非常迅速,一獨立馬上所有人都可以投票,很多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拼不出來,就有一張票。但是你到底要投給誰,就可能會被人威迫利誘,反而會造成政局的不穩定。Dal認為以美國過去的模式來說,以後見之明來說,是比較理想的民主國。


但暴民這本書就不是這樣,在談及一個國家建立起來的概念時,將會去重組過去我們所認知的一切。這位老師說他會被學校Fire可能是有點過了,但是有趣的是,這本書提到過去我們熟悉的右派美國夢,作者給了我們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


墨遇石:請問大塊為什麼要出這本書?


建維:之前反服貿期間,我們出了卡繆的《反抗者》,延續這個概念,《反抗者》也在思討這個問題,當時法國在面對希特勒政權的控制與影響時,卡繆如何去解釋這個狀況。延續到這本書的思考是,過去的上層階級所創建的美國夢,跟下層階級的美國夢,兩個相對抗衡的時候,這個作者認為,透過這些暴民跟上面抗衡的過程裡,開始完備了整個美國的自由民主的體系。


他是用一個左派的、從底層階級出發的角度,所以裡頭我們會看到,目前看起來跟我們認知不太相像的:比方說傑佛遜,富蘭克林這種「道貌岸然」的角色,要把所有的酒徒啊、沒有知識的人全都趕走,富蘭克林他們要建立他們自己的理想國,但我們同時也看到了,底層的民眾也有自己的理想國,兩個理想國在同一個土地發生的時候,必然會產生摩擦,這個摩擦過程就是這本書籍的過程。


以這本書的架構來說是嚴肅的,它多多少少是有一點學術意味的書籍,引用的資料比較豐富,但他講述的東西其實都給我們有相當的衝擊,是這本書有趣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